1 / 16
文档名称:

天然建筑材料.pptx

格式:pptx   大小:12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天然建筑材料.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9/2/17 文件大小:1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天然建筑材料.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八章天然建筑材料—料场选择勘察的目的和料场选择的基本原则天然建筑材料勘察的目的是查明工程所需要的各类料源的分布、位置、储量、质量、开采和运输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天然建筑材料料场选择的原则是在考虑环境保护、经济合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宜由近至远,先集中后分散,并注意各种料源的比较;应不影响建筑物布置及安全,避免或减少与工程施工相干扰;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确需占用时宜保留还田土层;应充分利用工程开挖料。第八章天然建筑材料—精度要求各阶段勘察的任务和精度要求规划阶段:普查。初步了解材料类别、质量、估算储量。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查。勘察储量与实际储量误差,应不超过40%,勘察储量不得少于设计需要量的3倍。初步设计阶段:详查。勘察储量与实际储量误差,应不超过15%,勘察储量不得少于设计需要量的2倍。招标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复查。第八章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勘探基本要求在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中对各类料源均有明确的勘探间距、取样及试验要求。勘探点一般按网格状布置第八章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勘探砂砾料的分类砂砾料料场按地形地质条件宜分为三类:Ⅰ类:面积广,有用层厚而稳定,表面剥离层零星分布;Ⅱ类:呈带状分布,有用层厚度变化不大,有剥离层;Ⅲ类:面积小,有用层厚度小,岩性变化较大,有剥离层。砂砾料勘探点间距料场类型勘察级别普查初查(m)详查(m)Ⅰ近期开发或控制性工程,每个料场布置1~3个勘探点和1~3条物探测线200~400100~200Ⅱ100~20050~100Ⅲ<100<50第八章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勘探砂砾料场勘探与取样要求1、各勘探点应揭穿有用层或超过最大开采深度。2、取样试验:各勘探点必须按水上、水下分层取样做简分析。取样间距可按单层厚度1~3m取一组,岩相稳定或变化较大,取样间距可适当增减,。3、每个取样点均应做简分析。全分析应取代表性样品,小于50万m3、50万m3~200万m3、大于200万m3的料场初查和详查阶段取样最少组数分别为4组和6组、6组和9组、8组和12组。单层取样初查不少于2组,详查不小于3组。第八章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勘探第八章天然建筑材料—料场勘探其他料源场地分类、勘探布置、取样及试验要求见技术标准汇编P1797~1813《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2000)第八章天然建筑材料—成果整理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成果基本要求图件编制:主要包括料场分布图,料场综合地质图,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及平硐,竖井,坑槽展示图等。试验成果整理的基本要求:及时整理;分层、分区或按产地汇总整理;列入整理的试验成果,其试验方法必须相同。第八章天然建筑材料—成果整理储量计算储量计算范围和边界应在有用区圈定范围内计算有用层的总储量和剥离层及夹层的体积,并按分区、分层、水上、水下进行储量计算。计算有用层厚度时,~。储量计算方法平均厚度法、平行断面法、三角形法。选择一种计算方法,取另一种方法校核。平均厚度法多用于地形平缓、有用层厚度较稳定的料场。平行断面法多用于地形有起伏、剥离层与有用层厚度有变化的料场。三角形法常用于勘探网(点)布置不规则的料场。第八章天然建筑材料—成果整理净砾石、净砂及砾石分级储量计算:净砾石储量=砂砾石储量×砂砾石天然密度×含砾率/砾石堆积密度净砂储量=砂砾石储量×砂砾石天然密度×含砂率/砂堆积密度砾石分级储量=净砾石储量×砾石干松密度×某级砾石百分含量/某级砾石堆积密度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