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山东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论恐怖与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
姓名:沈壮娟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谭好哲
20060509
论文作者签名:五喇论文作者签名:之蜮导师签名:�煊闼芑ト掌凇稱≤.生:玉旦期:卫生虹原创性声明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C苈畚脑诮饷芎笥ψ袷卮斯娑�日
中文摘要针对恐怖艺术在中国悄然兴起,文艺美学研究者对此鲜有论及,却存在把恐怖直接当作美学范畴的现状,本文选取了恐怖艺术中发展最为成熟的恐怖电影为例,以中、西方相关研究为学术背景,本着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采取由具体到抽象的思路,通过分析恐怖电影审美接受中出现的恐怖与愉悦的悖论性关系,比较恐怖艺术的恐怖审美经验与其他类型审美经验的异同,从而达到对恐怖艺术的恐怖审美经验的把握。在导论部分,本文针对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恐怖艺术、恐怖电影进行初步界定的基础上,解释以恐怖电影为例来分析问题的原因。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者对恐怖艺术审美接受的研究现状,提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两大问题:一,研究的分裂论思路把恐怖艺术的审美经验切割成不同的独立运转的领域;二,学者们习惯把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同悲剧作比、以现有美学概念来框范这种审美经验,见不出在新的文化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审美经验的特殊性。鉴于此,本文把理论基点放在审美接受的情感本身,吸收当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认为情感既是认知的结果、又组织认知、促使行动,是一种动力机制。情感的产生既包括进化过程中本能反应的一面,又包含对具体情境的利害关系的衡量,有评价的成分,情感在从感觉到意识,从情绪状态到人格特质的多级水平上并存,以此为基础,确定了论文框架。在第一章中,着重解决恐怖艺术如何让人产生恐怖感的问题。本章共分五节,第一节区分了在中国学界一直混淆的两个不同概念:“���”与“���”,指出在西方理论语境下,前者主要同不确定的事物有关,后者主要同可见的事物有关。本文认为在叙事性恐怖艺术的审美接受中,二者不能截然分开,由于恐怖电影的媒介特殊性,其审美接受中的恐怖感以“���”为基础。在此基础上,第二节中分析了恐怖电影激发的恐怖情感与现实、现实的恐怖的关系。恐怖电影激发恐怖情感的情境、关系、人物等是源于现实生活中激起恐怖情感的情境、关系、人物的,但不需要摹仿物质现实,而是可以变形、夸张、使之陌生化,建构类似于现实中的关系情境,激发恐怖情感。恐怖电影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邸秎�欤籰�;。《《;��:��激发的恐怖情感既有同现实生活中的恐怖情感相似的地方,又存在不同。与现实中参与性的恐怖情感比较,它虽然也是生理心理的直接,强烈的反应,但一般不会直接付诸于可见的行动去摆脱、回避这种情境;与现实中非参与性的恐怖情感相比,它往往比现实中非参与性的恐怖情感更为清晰,尖锐;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恐怖感受限于具体生活情境,并且人们往往主动避免日常生活中能够激发恐怖感的刺激源,恐怖电影以其独特的摄影机镜头,结合科技,在安全的环境中,呈现给观赏者超出日常生活体验的更为丰富的恐怖情感。第三节探讨了激发恐怖情感的不同原因。作为进入社会化进程的情绪流,激发这种情感的情境、关系不但同我们的肉体生存有关,还同人类在这个社会上的精神生存有关。暴力、不和谐、突然的声响等能激发人们的出于保护肉体生存本能的恐怖情绪,人们在具体社会中的精神生存同其身份认同密切相关,威胁人们社会认同的不同层面的情境、关系、事物等都能激发恐怖情感。第四节讨论了在精神层面上激发人们恐怖情感的不同方面。本节主要吸收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的区分以及克里斯蒂瓦的卑贱概念,对恐怖电影如何在社会文化层面上根据现实情境、关系激发恐怖情感作了探讨。第五节探讨了恐怖情感同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由于情感的评价性质,恐怖情感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内涵,以市场为导向的恐怖电影总是力求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运用一些被主流意识形态评价为恐怖的情境、关系等来激发恐怖,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影响欣赏者的意识形态;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恐怖电影存在压抑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可能。不以市场为导向的恐怖电影往往具有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很强的批判性。总的来说,在一个具体文本当中,其恐怖情感的意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