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新生儿高频通气陈大鹏.pptx

格式:pptx   大小:271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生儿高频通气陈大鹏.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9/2/17 文件大小:27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生儿高频通气陈大鹏.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定义及类型生理效应评估和监测使用指针进展历史进展20世纪60年代末,瑞典学者Sjostrand为减少自主呼吸对血压的影响中,采用了接近生理死腔的低潮气量与高频率的通气方式1972年Lunkenheimer发明了高频震荡1976年Smith将喷射通气和高频技术结合后提出高频喷射模式1980年Bohn首次报道高频通气定义及类型FDA将高频通气定义为呼吸频率超过4倍正常呼吸频率或大于150bpm的辅助通气“VT”概念不再适用HFVHFV:为一组独特的使用超生理的通气频率和潮气量小于生理死腔两个必要组成的复合通气技术HFOVCMVF2~25Hz0~60次/~5ml/Kg4-12ml/KgVminfVt2f~5cmH2O近端气道压呼气末容量变化不大降低HFOV与CMV区别高频通气类型HighFrequencyPositivePressureVentilation(HFPPV)R(60~120次/分),I/E<(HFJV)通过高频电磁阀、气流控制器、压力调节阀和喷嘴,喷射出高频率、低潮气量的快速气流60~600次/min喷射气量流速由工作压力和喷嘴大小决定喷嘴与气道间的连接不能封闭自主呼吸影响小HighFrequencyOscllatingVentilation(HFOV)高频活塞运动或震荡隔膜产生震荡气流,将少量气体(20%~80%解剖死腔量)送入气道HFOV在高频通气中频率最高,主动的吸气及呼气原理保证CO2排出1Directbulkflow对流2Taylordispersion湍流3Pendeluft摆动(迪斯科)4Asymmetricvelocityprofiles不对称侧流5Cardiogenicmixing心博混动6Moleculardiffusion分子弥散生理效应1对流(团块运动):气体运输均通过对流和弥散实现直流肺泡通气2摆动式反复充气:因时间常数不同或由不对称分叉导致的平行肺单位之间的气体交换亦称为DISCO肺摆动3不对称的流速剖面:吸气时气体受压力梯度作用右移,速度呈抛物面规律分布,在振荡周期的中点压力梯度逆转,则这段气体向左移动,回流时速度接近于均匀分布4、Taylor传播:高速气流成湍流,气流在气道内运动紊乱,气体分子不规则运动可激动相邻气体分子增强弥散它是轴向速度剖面与径向浓度梯度相互作用的结果5、分子弥散:气体分子不停地进行无定向运动,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转移6、心源性震荡:心脏泵样作用使远端气腔内分子弥散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