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的危险性作者:步平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942更新时间:2005年10月31日2005年4月,日本右翼和保守势力组织的“新历史教科书编纂会”编写、扶桑社出版的《新历史教科书》第二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审查通过。迄今为止对《新历史教科书》的批判,基本上只注意了该教科书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历史的歪曲以及对侵略事实的否定,但仅仅关注《新历史教科书》在战争历史问题上的表述,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事从反面证实我们的这一判断。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渗透了军国主义思想的教育制度也面临分崩离析的局面。但由于不可能马上编写出新的教科书,日本政府规定将原教科书中露骨宣扬军国主义的词句用墨水涂掉而在学校继续使用,就是所谓的“墨涂教科书”。但是,用简单的“墨涂”方式怎么能改变战前根深蒂固的“皇国史观”体系呢。同样,对《新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批判,也不是制造一本新的“墨涂教科书”,而是要从历史观上分析《新历史教科书》的问题所在,这是非常必要的。《新历史教科书》其实是通过精心选取的历史资料,按照编者设计的叙述过程,一步一步地建立起其唯心主义史观的理论体系——第一步,《新历史教科书》在讲述日本远古历史时,突出强调日本文明的悠久与独特,竭力回避日本与亚洲大陆文明的关系,力图突破传统的日本文明受中国古文明影响的定论,甚至还想暗中建立一种“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相反”的关系,作为(证明)后面的日本国的优秀结论(所做)的铺垫。第二步,肯定性地叙述在历史上本来是有相当疑问的所谓的“神武天皇东征”,而对于已经成为历史定论的中国历史文献《魏志·倭人传》中关于卑弥呼的记载,该教科书却表示怀疑。为了鼓吹天皇制所谓的“万世一系”,建立天皇始终拥有绝对权威的印象,教科书回避中世纪天皇势力虚弱而且被架空的历史事实,却以相当多的篇幅叙述“日本的神话”,讲述日本天皇是神的直系后代,讲述日本国受到神的护佑的故事等等,显然是要使学生确立以天皇为首的日本国优秀的认识。第三步,继续沿着上述脉络进行推论:日本是“神的国家”,从幕府后期就已察觉来自西洋的威胁,故在开国后不仅能够保持了独立,甚至战胜西方大国。中国和朝鲜都没有意识到西方的威胁,也不可能战胜西方的压迫。因此,在与欧美列强的对抗中,日本自然地成为东亚的领袖。第四步,竭力否认维新过程是要求改革统治权力的“倒幕派”下级武士利用民众斗争推翻幕府权力的斗争,相反,却强调明治维新中武士的对天皇的献身的“忠义”精神,将导致日本近代社会巨大变动的事件的原因归结为所谓武士的精神力量,毫不掩饰地歌颂明治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全文刊载鼓吹为天皇献身的天皇(的)“教育敕语”。第五步,把战前发生的一切现象都纳入其侵略有理的逻辑。如明明是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土地上进行的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都成了“确立日本安全保障的战争”,成了“正当的战争”。日本之所以合并朝鲜,是因为朝鲜像是从大陆刺向日本的一把匕首,一旦被敌国控制,是日本的最大的危险;对中国东北乃至华北地区及全中国的进攻,是因为中国的“反日”运动危及了日本在这里的“合法”的权益。总之,近代以来日本在亚洲的活动(当然包括战争),都是围绕保护日本在亚洲的当然的领袖地位,都是合理合法的行动,即使发生过屠杀与伤害,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日本方面的自存自卫所必须的行动。以上五步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构成《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