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再现“明清上河图”
洪江古商城与丽江、平遥、凤凰结为姊妹古城,
洪江古商城保存的古建筑群,堪称我国江南民居古建筑之经典,《清明上河图》的活版本,属全国罕见。
地处湘西雪峰山边陲的古城洪江,明末清初曾以集散洪油、木材、鸦片、白腊而名扬一时,是滇、黔、桂、湘、蜀五省地区的物资集散地,享有“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誉。洪江古商城由来已久,只是“藏在深闺人未识”。据专家考证,现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如窨子屋、寺院、古庙、钱庄、商号、洋行、作坊、店铺、客栈、青楼、报社、烟馆等共380多栋,总面积约20余万平方米。
洪江古商城的窨子屋大多建于明末清初,为斗拱造型,一色的青瓦灰墙,飞檐翘角,雕龙画凤。这些古窨屋建筑群一律按井字排列,错落有致,形成“七冲、八巷、九条街”的独特格局。古窨屋群巷内,青石板路和码头蜿蜒迂回、高深莫测。有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光绪、民国时期的门匾、门联、石雕、石刻、题字等,随处可见;有图案精美、雕工精湛、风格各异的用于防火的太平缸48多个。专家说,这里不失为大西南最早、最大、最完整的古商城。
2006年6月10日,国务院颁布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洪江古商城以“洪江古建筑群”的名义名添榜上。
洪江历史悠久,3000年前即有先民活动,自古为驿站、商埠,明清时期发展成为烟火万家的巨镇,以集散桐油、木材、白腊、鸦片而闻名,是湘西南地区经济、文化、宗教中心,素有“湘西明珠”、“小重庆”、
“小南京”、“西南大都会”之美称。现洪江城区保存着明、清、民国时期一座完整的古商城,有如一幅直观明、清、民国社会市井全貌的“明清上河图”,是我国近代商业发展的一个标本,也是我国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古城之一,被有关专家誉为“中国内陆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活化石”,极具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开发价值。
我载的神农氏“日中为市”、颛顼时‘祝融作市’的传说,意味着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商品交换的市场了。《中国文物地图集·湖南分册·湖南省新石器时代遗址》认为,“沅水和西江始终是泻通长工、珠江两大水系古文化重要的,但长久被研究者忽视了的通道”。也就是说,沅水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是沟通长江、珠江的主要通道:中国民俗学家林河先生认为,中国最早的丝绸之路是3000年前商代开始的水上丝绸之路。其路线是四川的物资经长江转入酉水,经酉阳、秀山进入沅陵(古黔中郡府地)的沅水,在湘西洪江换苗船经贵州黄平(古且兰国旧址)到达清水江的源头,再换马帮进云南、入缅甸或越南,最后经由陆路或印度洋抵达西域(《寻找失落的中华文明:海上丝绸之路从古黔中起航》)。。在洪江出土的一块元代的雕版文物,从雕版上可以看到河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镶着门窗、有檐、有帘、有桅杆南来北往的商船。河岸边是一座座码头和风雨桥式的连通走廊,里面是有着壮观城门的古城墙,城墙里有雕梁画栋的寺庙与楼堂会馆,还有鳞次栉比的民居及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这说明元朝时,洪江古商城已成为湘黔边境的大墟场。
洪江虽属弹丸之地,却汇聚了直通洞庭入长江的沅水、巫水和氵舞水,这几条支流先后流入沅江,至此江面变宽,水势浩大,宛若一股洪流,于是就有了
“洪江’的称谓。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使洪江自古以来就是湘西南重要的驿站和繁华的商埠。
明代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