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放疗患者的护理1放射治疗的历史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镭1913年Coolldge研制成功了X线管1922年深部X线机投入生产1922年首次报告喉癌患者可通过放疗治愈50年代钴机60年代电子直线加速器70年代镭疗的近距离治疗2放射治疗的应用--×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血红蛋白低于80g/L重要器官功能严重不全经足量放疗后近期内复发者肿瘤在已有严重放射性损伤部位出现复发的空腔脏器伴有深部溃疡或已经穿孔,以及放射部位出现大量积水者3放射治疗的基本步骤1体模阶段确定肿瘤位置,已及与周围组织,重要脏器的关系。2计划阶段据肿瘤的分布分期分型,医生勾画出靶区和计划区预算出靶区的致死剂量和周围正常组织特别是重要器官的最大允许量,和物理师制定计划。3计划确定设计好的计划放在模拟机上核对。4计划执行包括治疗机,物理,几何参数的设定,治疗摆位和体位固定。4正常组织的放射反应人体组织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与其增殖能力成正比,与其分化程度成反比。同等剂量下,放射反应与照射面积有关,身体受照射面积越大,反应越大。正常组织分成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更新快的组织在放疗中是早反应组织,而更新慢的组织属于晚反应组织,肿瘤基本属于早反应组织。5早反应组织受照射后的表现-皮肤表现主要表现为急性表现,分为IV级:0级无变化I级滤泡样暗红色红斑,干性脱皮或脱发,出汗减少。II级触痛性或鲜红色斑,皮肤皱褶处有片状湿性脱皮,或中毒水肿。III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融合的湿性脱皮,凹陷性水肿。IV级溃疡,出血,坏死。6口腔黏膜反应口腔黏膜反应一般在放疗后2-3周最严重,以后可自行缓解,,有伪膜的形成。同步放化疗,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口腔卫生情况,吸烟史是口腔黏膜炎的高危因素。放射线的剂量,照射野的大小,每日剂量,累积量是决定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7口腔黏膜炎程度分级——WHO0级-黏膜无变化I级-轻度疼痛,不需要止痛药。II级-片状黏膜炎,或有炎性血清血性分泌物,中度疼痛,需要止痛药。III级-融合纤维黏膜炎,可伴重度疼痛,需要吗啡等。IV级-溃疡,出血,坏死。8口腔黏膜炎对患者的影响口腔黏膜疼痛,影响进食,营养摄取不足,降低了生活质量。唾液增多,流口水,有口臭,自尊心受损。口腔黏膜抗感染的第一道屏障被破坏,易并发感染。93造血系统放疗可使造血系统受影响致外周血象下降,如照射颅骨,脊柱,骨盆,肋骨,脾等均可造成骨髓抑制,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以致出现严重的感染。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