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四川省长宁县梅硐镇平桥村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四川省长宁县梅硐镇平桥村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5/10/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四川省长宁县梅硐镇平桥村发展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四川省长宁县梅硐镇平桥村发展规划
(2007—2011)
平桥村位于梅硐镇北部,是县城进入梅硐镇的门户村,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平桥村的实际情况,立足当地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平桥村属深丘类平坝地貌,,辖10个村民小组,368户农户,1401人,劳动力910人,建卡贫困户21户62人。全村耕地面积1657亩,其中水田1057亩,林地面积463亩,人均耕地(含林地)。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双梅公路穿村而过,社级机耕道晴雨畅通。农用电网完备,光纤电视、电话已进入90%农户家庭,梅硐河沿村而过,河床低、灌溉近2/3的农田。粮食种植以水稻、玉米、红薯、大豆为主,种植面积1542亩;养殖业以家畜、家禽为主,年均出栏生猪1200多头、家禽6000多只。2005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2910元,人均占有粮600公斤;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养业和外出打工为主,常年在外打工350余人。
(一)有利条件
——基础好,发展快。随着党的惠农政策的实施,特别是退耕还林、通村工程、粮食直补及综合补贴等的落实到户,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高涨,经济发展较快,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较快。一是群众的思想、科学文化素质普通提高,集体主义、大局意识不断增强,乐于打破自耕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安于现状的思想,思变求新谋发展成为主流;二是基础条件相对完善,全村共有泥石路12公里,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手机普及率达90%,全村农网改造全部完成。具备多功能活动室120平方米,灌溉水源方便,建有灌溉面积200亩的提灌站一个。
——经济作物种植早,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务输出收入可占人均纯收入的26%,务工人数占总人数的30%以上。该村2、3等社土地肥沃,现有蔬菜种植面积300余亩、土烟种植面积400余亩,群众对经济作物种植积累丰富的经验,经济效益好,积累收入占人均收入的8%。农民外出打工较早,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学到各种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的同时,已经有一定的积蓄为回乡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班子强,作风硬。村班子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开拓创新意识强。全村农民具有若干实干的优良传统,奉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建自己的家”的信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出现可喜的变化。
(二)主要制约因素
——耕地肥力不均,农作物种植不平衡。在本村10个村民小组中,4、5、6、7社属深丘地貌,沙壤土质,贫脊缺水,不宜农作物生长。粮食产量低,畜用粮少,制约家畜和生猪的发展,1、2、3、8、9社水田多,土肥,便于农作物的生长,产量高,经济作物种植效益好,其养殖业相应发展快。
——传统农业比重大,发展潜力小。该村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结构调整乏力,尚未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其农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仍然是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种类杂,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养殖业以散养为主,没有规模化,抵御风险能力低,全村新造退耕还林480亩,除政策性补助外还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新种植的柑桔等亩水果还没挂果。
——“老小”留守,壮力打工。全村外出打工都是壮年主要劳动力,外出的打工者平均年龄文化低,大多缺少专业技能,务工苦力多,收入低,平均纯收入4000元左右,留守在家的主要是50岁以上老人,妇女人口病残和儿童文化低,体力差,对本村发展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