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编号:029:..第一课时执笔:备课组长:审核人:课型:新授设计课时:两课时备课时间:2011-3-21班级:学生姓名:家长签名:学习目标:1、学习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2、训练、培养快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3、掌握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了解作者运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感情的写法;4、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和革命先驱者的业绩与精神,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学习重点:了解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革命精神。学习难点:掌握准确而富于变化的语言;了解作者运用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来表达自己感情的写法。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状元笔记P123)不朽()瞻仰()巍峨()矗立()奠基()锨()镏金()上溯()重幔()庑殿()镶嵌()挑衅()梭镖()旌旗()五卅()逾越()2、词语解释。(见教参)瞻仰:天堑:永垂不朽:顶天立地:遥遥相对:慷慨激昂: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补充习题P48)(1)、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有十层楼那么高,。()(2)、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3)、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4)、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4、写作背景:(状元笔记P121)新中国成立前夕,在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代表们一致决定修建一座纪念碑来悼念那些死难的英雄们。这座雄伟的建筑于1952年8月正式动工,经过五年的修建,于1958年4月22日建成。作者周定舫在纪念碑落成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纪念碑,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向全国人民及时介绍了这座表达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情的雄伟建筑。5、标题解说:(状元笔记P122)“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毛泽东于1955年6月9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用它作标题,不仅浓缩了全文的主旨,更表达了全国人民对人民英雄的崇敬之情。文章主标题表明了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表明文章要具体介绍的建筑物。通过对纪念碑的介绍说明,讴歌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6、通过对预习的批改,您发现哪些问题?二、学习·研讨(一)、导入新课:建筑是科学,建筑也是艺术。建筑是无声的诗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让人产生无限崇敬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瞻仰这座丰碑,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86页学习第十一课。(二)、展示交流预习成果。(三)、师生互动。1、解题:文章标题下面有个副标题,标题和副标题各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章的标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标题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 2、齐读开头和结尾两节文字,说说作者瞻仰前的心情和瞻仰后的感受。 明确:瞻仰前的心情──万分崇敬;瞻仰后的感受──再一次默默致敬。开头一段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总体特点:巍峨、雄伟、庄严;结尾一段概括 了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意义:再现了新中国的“艰苦道路”,革命先烈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