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遗址发展思路及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遗址发展思路及规划.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2/22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遗址发展思路及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汉长安遗址发展设想一、指导思想以国家“大遗址保护工程”和“丝路申遗”为契机,以打造一流的文化旅游观光园区为发展发展方向,依托遗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忠于历史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寻找文物保护与地区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利用城市“后花园”和比邻新的城市行政中心的有利地域特点,以大项目为载体,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通过产业化商业化运作,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业和第三产业,逐步建立起符合遗址区发展的完善产业格局,最终达到群众增收,地区繁荣。二、遵循的原则(一)遗址保护原则。遗址具有不可恢复性,遗址开发和发展,务必遵循遗址保护原则,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文物不受损坏。(二)市场导向原则。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三)重点突破原则。遗址区内涉及村组较多,遗址发展和开发需循序渐进,避免一窝蜂,需逐村、逐项目的重点突破,先实施一到两个村,然后逐步辐射推广。(四)可持续发展原则。在遗址开发和发展中注重土地和环境资源的保护,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三、发展定位生态观光旅游园。结合遗址保护工作要求,遗址发展定位应以生态观光旅游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于是一种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观光旅游业应运而生。生态观光旅游业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农业发展的高级形态。目前,生态观光旅游业在我国乃至全世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生态观光旅游业的高级形式。如德国城市郊区设有“市民农园”。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台湾和北京的观光业发展最好。尤其是我国台湾观光业的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景观规划强调与城市生活的对话,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构筑出“城市—郊区—乡间--田野”的休闲空间。根据不同地块、不同苗木花卉种、品种的观赏价值进行安排,使人们在休闲体验中领略到农耕文化及乡土民风的神奇魅力。由于生态观光旅游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能够有效的促进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在国内能够将遗址旅游与生态观光旅游业结合发展的典范实例确属较少。屈家岭遗址公园及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以闻名中外的屈家岭新石器时代聚落文化遗址为旅游主题,以遗址附近的万亩果园、千头梅花鹿养殖基地、白龙观风景区为旅游、饮食、娱乐热点,以畅销市场的梅花鹿系列产品、绿色食品为旅游系列产品。集古文化、宗教、生态、自然风光、娱乐、独特饮食于一体,旅游功能齐全。目前此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结合遗址区的地域特点,生态观光旅游业更应突出遗址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品味,打造出一个集品味汉文化、农业观赏、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产业品牌。以此壮大遗址区内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缩小遗址内外差距,带动全街道经济社会又好有快发展。四、区域布局遗址区发展布局坚持生态观光旅游业和第三产业主导方向。结合地理和原有产业基础,可按三大区域进行布局。(一)、风景路沿线石化大道以南区域为文化休闲区。围绕长乐宫、霸城门发展遗址旅游,恢复抢救一些特色遗址旅游景点。通过花卉种植发展生态观光农业,营造环境,兼顾家庭型“农家乐”项目。使遗址旅游、园艺景观、农家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二)、石化大道以北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