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华西村共同富裕体制创新因素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5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华西村共同富裕体制创新因素分析.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2/23 文件大小:1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华西村共同富裕体制创新因素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华西村共同富裕的体制创新因素分析-社会科学论文华西村共同富裕的体制创新因素分析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途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经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过程,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华西村的集体经济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公平正义,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在分配上坚持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华西村“一分五统”的体制的成功,体现了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的理念。关键词 :共同富裕;“一分五统”;体制创新;新农村建设一个理想的的社会制度一定是能够促进社会发展、使大多数人生活幸福的制度。莫尔的乌托邦,欧文的“新协和公社”,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都在追求美好的社会制度。毛泽东的土地革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可贵实践。华西村吴仁宝开创的“一分五统”的微观体制,使华西人走上共同富裕和人民幸福的道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典范,也将有利于全国实现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全国范围内的藏富于民和共同富裕。现在我们对江苏华西村共同富裕的体制创新因素做一些分析。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历史演变简析追求共同富裕是人类的共同思想,莫尔的乌托邦社会在经济上实行财产公有,特别是土地公有,生产的产品由元老院统计和再分配。这在当时可以说是避免“羊吃人”的理想方法。但是,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欧文的“新协和公社”一样,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遭遇失败。恩格斯才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就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①历史伟人毛泽东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重视农民和土地问题,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代表多数人利益的新中国政权。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成为现实。奠定了共同富裕的政治基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历了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的过程,从小岗村到华西村,从乡镇企业崛起到深圳特区的奇迹,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并实现了初步小康。目前正在经历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经济革命,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直至现代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中国的所有制形式也经过了一系列变化。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中国革命是从“耕者有其田”开始的,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吸引农民参加革命,除了抗日战争“减租减息”外,均采取将土地分给农民的土改政策。但是中国革命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公有制为主体的代表大多数人利益的人民政权,这样才能实现马克思希望的消灭“三大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差别)的理想社会,因此必须引导农民逐步走上合作化道路。实际上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区就出现了最早的农业合作化组织——“互助组”,是在家庭农业的基础上通过换工、互助的方式形成的一种松散组织。互助组由几户到十几户构成,比单干好,但还不能从事造田和兴修水利设施等大型任务。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直至高级社、人民公社的过程,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的产生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自然产物。可以对农业农村进行规模经营、多种经营,可以兴办村办工厂和社办工厂。江苏华西村吴仁宝五十年代也曾担任过互助组长、初级社长,开始了带领华西百姓艰苦创业的历程。从体制上讲华西村跟党走,基本上执行的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华西村迄今为止的集体经营模式就是沿着这个方向逐步形成的,这种体制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