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常州市建设口各部门及相关部门
2009 年工作计划
规划局
2009 年规划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紧紧围绕全市“五大建设”中心任务,清醒认识规划工
作面临的新形势,确立三大目标,抓好四大任务,力争五大
突破,进一步凸现规划对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调控
作用,为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
贡献。
一、求真务实,牢固确立三大目标
(一)坚持民本规划
一从注重专业性转向专业性和公众性并重。城乡规划以
维护公共利益、实现公共目标为宗旨,突破技术规划、专业
规划的传统概念,更加注重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从专业规
划走向公众规划。二从注重物质属性转向物质属性和社会属
性并重。在尊重传统,注重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同时,更
加注重规划的社会意义和社会功能,使规划真正成为协调不
同社会主体利益关系的重要手段。三从注重普通人群转向普
通人群和特殊群体并重。在面向普通人群的同时,更加关注
贫困阶层、弱势群体、边缘人群等特殊群体的利益和需求,
让全体市民共享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成果。
(二)立足精细规划
1
一树立精品意识。以精细规划为先导,把建设精品城市
成为规划工作面对新形势必须实现的自我提升。二树立细节
意识。城乡规划工作从研究、编制、审批到批后管理的每一
个工作环节树立“精细”的理念,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
避免“因小失大”,稳步提高规划编研与管理水平。三树立集
约意识。以资源的集约利用为目标,充分发挥每一寸土地的
价值,力求以有限的空间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以最小
的经济社会成本与环境代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
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迈向数字规划
一强化系统的集成和开发。广泛引用和集成创新城市测
绘、规划信息化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推进无纸化办公、GIS
辅助决策、数字化空间模型等信息系统建设。二强化空间数
据库的建设。积极引入数据分析技术,着力推进以空间地理
信息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模型、城市空间三维数据等规划数据
模型体系的建立。三强化系统的推广应用。以全面推行无纸
化办公为重点,坚持边开发边应用,边应用边完善。
二、团结实干,全力抓好四大任务
(一)规划研究更加前瞻
重点推进以下课题研究:一是常州市主城区工业用地集
约利用规划研究,提出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提升的对策;二
是常州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提出近远期不同
阶段的公共交通发展策略及保障措施;三是常州市历史建筑
修缮技术标准及保护策略研究,规范历史建筑的修缮和改造
2
行为。在大力推进上述课题研究的同时,积极做好规划成果
的转化工作,将规划研究的理念和思路融入规划编制和管理
决策,充分发挥规划研究的导向作用。
(二)规划编制更加科学
一是提升功能,着力规划建设和谐常州。以城际铁路常
州站的规划建设为核心,做好站场周边地区的用地功能规划和
景观规划,有序引导和推进新一轮旧城更新,进一步完善中心
城功能,营造都市门户形象;以改扩建奔牛机场带动机场对外
交通及周边地区发展规划,将这一地区打造成为空、铁、公、
水联运的交通枢纽和新的产业功能区。同时,以打造城市副中
心,提升产业层次为目标,做好南北新城规划。北部新城,
重点深化高新科技园商务中心区城市设计,适时开展启动区
实施规划;采用分片实施的策略,完善中华龙城旅游休闲区
规划,推进创意文化产业基地详细规划;加快飞龙居住区规
划建设。南部新城,着重对南部中心城区新 312 国道南侧、
淹城路和武南路等几条主要道路两侧进行城市设计,并着力
推进中心城区滨水区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优化交通,着力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在已有轨道交
通规划成果的基础上,做好线网规划调整、近期建设线路两
侧控制性详细规划、地下空间规划和市政管网规划调整;做
好市域大交通体系预控规划(含城际铁路 H3 线、常溧高速、
淮扬铁路南延、镇南铁路等),促进区域交通与城市经济社
会统筹协调发展;深化戚墅堰城际站北广场详细规划,推进
常州东大门的规划建设;开展飞龙路(通江路——三角场)
3
交通设计。
三是修复生态,进一步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按照创建
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全面推进 2009 年常州市城市
出入口及绿色通道绿化美化工程规划,重点规划 S338 等 10
条通道绿化工程、新建 11 条河道绿化、锡宜高速等 6 个出
入口绿化工程;认真做好常州市生态敏感区保护与控制线规
划,进一步明确城市生态区的分类、控制要求及控制范围;
全力做好常州市主城区污水截流系统规划,进一步改善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