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激发极化法在寻找金矿中应用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33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激发极化法在寻找金矿中应用研究.doc

上传人:小枷 2019/2/23 文件大小:3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激发极化法在寻找金矿中应用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激发极化法在寻找金矿中的应用研究-工程论文激发极化法在寻找金矿中的应用研究 马青龙MAQing-long(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CollegeofGeophysics,ChengduUniversityofTechnology,Chengdu610059,China)摘要:近几十年来,近地表金矿资源近乎被开发殆尽,寻找深部隐伏金矿已经成为近年来金矿勘探中的重点方向。利用激发极化法能够较准确的预测深部隐伏矿体的存在。特别是金矿大多数与金属硫化物伴生,硫化物通常是黄铁矿或毒砂,偶尔也有磁黄铁矿,使用激发极化法测量这些伴生矿的物理场特征,结合地学理论就可以间接找出金矿。Abstract:Inrecentdecades,, :激化极化法;视电阻率;视极化率;测深Keywords:inducedpolarizationmethod;apparentresistivity;apparentpolarizability;sounding中图分类号:+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315-021工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矿区大部为第四系黏土覆盖,可能的矿(化)体埋深较大,而且矿区地形标高较高,地形切割剧烈,植被大面积覆盖,存在大面积的腐殖土,在相关的断裂破碎带仅见矿化,少见工业品位的矿体。根据各矿点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实地踏勘,矿体的连通性较差,大部分矿种呈细粒状,基本未见规模较大的致密块状矿体出露。且矿区部分矿点存在大面积的碳质地层,主要为炭质板岩及其蚀变带。根据相关文献资料、上述矿种以及其共生矿种物理性质,结合矿区可采露头岩矿石标本测量及破碎带露头小四极测量,获取各矿种及相关破碎带的电性参数(η、ρ),并进行了分类统计,为激电资料的处理与解释提供参考,测定结果见表1。根据矿区以往的地质测量资料,该区矿体在空间产出上有相当规模,矿与围岩之间又存在较为明显的极化率差异,采用激发极化法进行勘察具有一定的地球物理前提。,在向地下供入稳定电流的情况下,仍可观测到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随时间而变化,并经相当长时间后趋于某一稳定的饱和值;断开供电电流后,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在最初一瞬间很快下降,而后便随时间相对缓慢地下降,并在相当长时间后衰减接近于零。这种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产生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的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矿石激电效应的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分支电法。激电法的应用范围很广,无论在金属与非金属固体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