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doc

格式:doc   大小:190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doc

上传人:文库旗舰店 2019/2/23 文件大小:1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 新课标 人教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能与电能之间转化的实质。(2)掌握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2过程和方法(1)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3)通过化学史实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学****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电力状况的探讨和火力发电利弊分析使学生树立能源观环保观社会使命感。(2)通过原电池实验设计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化学在生活中的巨大实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化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内容分析:初中化学从燃料角度初步学****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常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还会从定量的角度深入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因此,这节课作用是承上启下!既是初中内容的深入,又是进一步学****的准备。教材呈现的思路是1首先介绍电的广泛使用2接着分析我国电力状况,分析火力发电利弊。提出怎么解决这个弊端3从产生电流的条件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引出原电池的一串分组实验4理解分析原电池特点5介绍新型高能电池开阔学生视野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教学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三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具备部分氧化还原的知识和少量电学常识,同时他们也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四教学策略: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思考、交流、归纳、小结。五教学步骤:引入: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器广泛应用,它们都需要依靠电力工作。而电能是一种二级能源。推进:分析火力发电的能量转化的过程,分析火力发电的利弊提出问题:怎么克服弊端减少中间环节,一步到位实现化学能到电能转化分析问题:1产生电流的条件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3分组实验解决问题:我们可以用原电池解决矛盾。原电池概念……特点……应用……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建立新思路(一)创设问题情景(1)指导阅读课本中关于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2)多媒体呈现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3)多媒体呈现火力发电的相关图片、影像和图表。(4)引导学生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利与弊。(5)引导学生分析燃烧的氧化还原本质及其体系能量的变化。(二)建立新思路,提出新的研究任务。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怎样才能实现这个转变?  (1)阅读课本中关于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2)观看多媒体呈现的2001年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3)观看多媒体呈现的火力发电的相关图片、影像和图表。(4)讨论并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利与弊。(5)讨论并分析燃烧的氧化还原本质及其体系能量的变化。 (1)明确电力在当今社会的应用和作用。 (2)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实现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维模式的转换,同时形成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积极开发高效清洁燃料的意识。二组织学生思考与交流(多媒体显示)1形成电流的条件是什么?参考:1存在电子的转移2要形成闭和回路2这些条件能实现吗?参考:化学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