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叶形奇特的鹿角蕨(2) 知道鹿角蕨吗?想自己动手种植鹿角蕨吗?先来了解一下鹿角蕨有哪些品种吧! 鹿角蕨(Platycerium)又名麇角蕨、蝙蝠蕨、鹿角羊齿等,水龙骨科鹿角蕨属植物,是观赏蕨中姿态最为奇特的一类。鹿角蕨的叶有二型,其营养叶较小,多呈圆形、椭圆形或扇形,密附于附生物之上,孢子叶形状十分别致,形似梅花鹿角,有些种类叶面密被绒毛,新生时为嫩绿色,成熟时转为浅褐色,十分逗人喜爱。鹿角蕨在欧美的公园、植物园、商店、居室、窗台等地方的装饰和布置十分流行,也是室内观叶植物中珍贵稀有的精品,是室内立体绿化的好材料。若将鹿角蕨附生于古老枯木或装饰于吊盆,可点缀书房、卧室、客室和窗台,若作悬吊式或镶挂式布置,雅致而充满异国风情,更添自然景趣。目前,我国在大力引进国外各贵花卉的同时,已开始对鹿角蕨进行了开发利用,特别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在广泛引种的基础上,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已获得了大量的二叉鹿角蕨试管苗并上市销售。鹿角蕨属植物全世界约有25种,原产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的热带、亚热带雨林中,大多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我国仅鹿角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目前,我国应用最广是的二叉鹿角蕨(-turn)。鹿角蕨常见的种类如下。二叉鹿角蕨又名二歧鹿角蕨,产于澳洲东部及新几内亚等地,是我国最早引进、也最容易栽培的鹿角蕨,已广泛应用于室内观赏和园林观赏。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cm左右,根状茎肉质,横走,有分枝。营养叶鸟巢状直立,宽阔的圆形叶片基部心脏形,厚肉质,边缘波浪状,幼时淡绿色,随着生长成熟变成干褐色,覆瓦状长于根茎上,可积累腐殖质和保护植株免受干旱威胁,同时还能包覆基部的附生物。孢子叶下垂,全叶披一层具柄状绒毛,并分裂成多回掌状二歧深裂,二叉鹿角蕨的孢子囊群着生在裂片背面顶端。本种世界范围内的栽培品种有‘荷兰’(Nether-lands)、‘圣迭戈’(SanDiego)、‘罗伯特’(Robert)和‘齐森亨尼’(Ziesenherme)等。二歧鹿角蕨易生侧芽,可采用分株繁殖,较耐寒,0℃左右的低温亦能保持生命力。巨大鹿角蕨原产于澳洲东岸,为大型附生蕨类。营养叶高耸并大幅度展开,高可迭lm以上,具深裂,上缘朝前,后面可收集落叶及雨水。孢子叶于第一分又处大角度展开,于一左一右再继续向下延伸分叉成长,叶长1m-2m,每年长2-4片叶。孢子囊斑呈椭圆形至三角形,位于第一分叉处着生,单芽性,只能采用孢子繁殖。何其美鹿角蕨原产于马来半岛中部、缅甸、泰国及越南等地,为大型鹿角蕨类。营养叶高大,上缘深裂锯齿状,但近芽处无锯齿。孢子叶较短,分又少,呈锲形,大的下垂两裂片可长孢子囊斑。无侧芽,只能进行孢子繁殖。花木网         美洲鹿角蕨又叫安第斯鹿角蕨。原产秘鲁、玻利维亚等热带美洲地区,鹿角蕨属唯一分布在美洲安地斯山脉的品种。其营养叶分叉上扬,孢子叶表面密被细毛,呈白色状,叶长达3m,叶片狭,分又较多。侧芽多,可采用分株和孢子繁殖。象耳鹿角蕨产于非洲中部。营养叶及孢子叶成扇形,或长椭圆形,两者均不分叉,形似象耳。营养叶巨大可长到hn,上缘波浪状,孢子叶两片下垂且不分叉。通常营养叶过冬后,春末褐化枯萎,于夏末初秋再度成长,而孢子叶于秋冬枯萎,翌年春天成长,生长期与营养叶明显错开。侧芽多,可采用分株和孢子繁殖。鹿角蕨又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