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霜霉菌培养和观察的实验报告实验七霉菌的培养和观察摘要通过在一定固定环境下培养根霉,毛霉,曲霉,青霉四种霉菌,先通过菌种的外形对其有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再在显微镜低倍或高倍镜下分别观察四种菌的形态,孢子囊及孢子形态,菌丝形态等方面。发现根霉,曲霉和青霉菌丝均有横隔;青霉的分生孢子小梗呈扫帚状等现象。关键词土豆培养基分生孢子梗载片培养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观察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了解四类霉菌的基本形态。二、实验原理霉菌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组成,其菌丝比细菌及放线菌粗几倍到几十倍。可以采取直接制片和透明胶带法观察,也可以采取载玻片培养观察法,通过无菌操作将薄层培养基琼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使菌丝体在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培养基中生长,将培养物直接置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霉菌自然生长状态并可连续观察不同发育期的菌体结构特征变化。对霉菌可利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液进行染色,盖上盖玻片后制成霉菌制片镜检。石炭酸可以杀死菌体及孢子并可防腐,乳酸可保持菌体不变形,棉蓝使菌体着色。同时,这种霉菌制片不易干燥,能防止孢子飞散,用树胶封固后可制成永久标本长期保存。三、实验器材1、菌种根霉,毛霉,黑曲霉,青霉2、试剂马铃薯20g,蔗糖2g,琼脂2g,水100mL,20%甘油等。3、仪器分析天平,玻璃棒,三角瓶,小烧杯,加热器,漏斗,纱布,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U型玻棒,解剖刀,镊子,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显微镜等。四、实验内容配制马铃薯培养基配制200ml马铃薯培养基,其成分配比及配制方法见附录。灭菌后无菌操作,取培养基分别倒少量于灭菌培养皿中,使之凝固成薄层。再将这一层培养基用解剖刀切割为若干1cm2左右的琼脂块。制作小室及接种培养①制作:在平皿底部铺一张略小于皿底的圆滤纸片,在其上放一U型玻棒。在玻棒上放上一块载玻片。取方形琼脂块,将其移至载玻片上,载玻片两端各放置一块。小室培养法,图: ②接种:用接种环挑取很少量的菌落接种于琼脂块的边缘上,用无菌镊子将盖玻片覆盖在琼脂块上。③培养:无菌操作,在培养小室中滤纸片上滴加2~3ml灭菌甘油,盖上皿盖,于27℃恒温箱中正置培养一个星期。镜检观察从培养箱中取出载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并记录四种霉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必要时可换高倍镜观察。注意事项①菌时盖玻片最好分开包,载玻片、盖玻片不要和平皿接触,防止粘在一起。②倒薄片时培养基倒入占平皿底部一薄层即可,然后摇动平皿即可使培养基铺满底部。③接种时尽可能将菌种接在琼脂块边缘,避免培养后菌丝过于密集影响观察。④接种时确认有菌接上即可,接菌量不宜过多,会导致菌丝过密难以观察。五、实验报告1、实验结果照片图表2-1根霉图表2-2根霉假根姓名系年级学号科目题目组别同组者: 一、【目的要求】 ——小室培养法; ;。二、【实验原理】 ,分为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 ,常用的有直接制片观察法、载玻片培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