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12谢灵运谢朓-课件·PPT.ppt

格式:ppt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2谢灵运谢朓-课件·PPT.ppt

上传人:aidoc1 2015/10/1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2谢灵运谢朓-课件·PPT.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谢灵运
中国山水诗的产生和发展
1、《诗经》和《楚辞》中就出现了山水景物,但那往往只是作为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
2、汉末建安,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3、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水的清音和美貌。虽然数量不多,毕竟在客观上为后来的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
4、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产生巨大影响的是谢灵运。
5、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较早受到谢灵运影响的,是其从弟谢惠连。
6、在当时诗坛上声望很高的颜延之,也写过不少山水诗。他与谢灵运齐名,当时并称“颜谢”。
7、在南朝著名的诗人中,鲍照、谢朓、王融、沈约、何逊、阴铿等人,皆不乏优秀的山水之作,而其中以谢朓的成就最为突出。
谢灵运《登池上楼》
一、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代诗人。他是中国诗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作家。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二、写作背景:
刘裕代晋,由康乐公降康乐侯,大有怀才不遇之愤,出为永嘉太守,大作山水诗。
题中的池是谢灵运居住的园池,后人称为“谢公池”。
三、题旨:
这是谢灵运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写登楼之所见,能同登楼之所感紧密地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主观情绪投射到客观景物之上,使诗歌意象的选择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
四、艺术特色:
1、谢灵运的那些垂范后世的佳句,无不显示着高超的描摹技巧。
2、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更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划,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3、同时在结构上,谢灵运的山水诗也多是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谈玄或发感喟,如同一篇篇旅行日记,而又常常拖着一条玄言的尾巴。
园柳变鸣禽
谢朓诗歌艺术
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
在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避免了大谢诗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之弊,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题旨:
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它逼真地刻画了登上三山所看到的京城美景,并由此引发出对故乡的浓重相思,抒发了内心去国怀乡的感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