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道德经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docx

格式:docx   大小:70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道德经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docx

上传人:88jmni97 2019/2/27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道德经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姓名张馨月学号2012102229老子的“道”的观点内涵深厚,《道德经》作为其思想的概括与总结,从人与万物的本源——“道”上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规律,指出万物本源“道”的行为特点就是人类应效法的法则。并且告诉人们,很多问题可以求“道”来解决,让人们通过顺应“道”来使人生变得更加顺畅与完满。从道德经中收获“道”的智慧。《道德经》里“道”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内涵。第一、“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原;第二、“道”是宇宙万物存在和运化的依据;第三、“道”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第四、“道”是作为人类社会所遵循的生活准则。首先从第一章我们可以看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作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原是虚无飘渺的,它不通过一个具体的形态出现,我们可以说出来的规律是不长久的规律。老子用他的诗一样的语言为我们解释了这一深刻的哲学道理。因此“道”是不可以被主观的确定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的,但是,人总是难免具有主观能动性,在看待问题的时候难免出现偏差和带有自身的主观思想,这就要求我们不要被自己的主观判断给束缚住做到不唯上不唯书,随着空间与时间的变化随时刷新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这样我们才能把握到“道”的内涵。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道”化生宇宙万物之后,其道性便蕴含于万物之中。以水为例“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为什么接近大“道”呢?因为水本来是干净纯洁的,但为了净化他物而把自身弄得全是污浊,最后还要流到最低的地方,不再被人重视。所以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最后还落到人人都不愿去、受轻视的地方,这种“甘愿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就是“道”的品质,永远把自己个人的私欲放在最柔弱的位置,而把付出放在最强大的地方,与此同时《道德经》还写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用它去攻击最坚强的,没有不胜的。在克服困难时,水又变成最坚强的。《道德经》就是以水喻“道”,用水的柔弱与顽强来形容“道”的特性。水的好品格是善于默默无言地滋润万物而且不与万物相争,自自然然地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卑下地方并且无怨无悔,所以像水这样的品格最接近于“道”。这是“道”中“不争”的表现。道性便蕴含于万物之中。告诉我们像水一样把握住道。“道”是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他总是不断的转换与发展首先是由正面向反面转化“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有限度的物极必反。然后是由“反面”向正面转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体现了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