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面部浅层结构的解剖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910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面部浅层结构的解剖课件.ppt

上传人:1017848967 2019/2/27 文件大小:2.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面部浅层结构的解剖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面部浅层结构的解剖重点1)掌握面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结构特点。(2)掌握表情肌的配布特点、功能和神经支配。(3)掌握面动脉的走行,面静脉的回流、交通及其临床意义。(4)了解三叉神经皮支穿出颅骨处,掌握其分布区。掌握面神经的分支、分布、面神经瘫痪后的表现。(5)掌握颞浅动脉、耳颞神经的位置和分布。一面部的范围上自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下颌角。两侧为通过外耳门前方的垂线。二面部的内容包括皮肤,浅筋膜。浅筋膜内主要有面肌,血管和神经。面部皮肤:薄而柔软,富于弹性,血管丰富。鼻尖和口裂周围皮肤与深部紧密连接,含有较多的皮脂腺和汗腺,是皮脂腺囊肿与疖肿的好发部位。面部皮肤血供丰富,创口愈合较快。面部皮肤有一定天然皱纹,临床上选择切口时,应根据皮纹和皱襞的方向,同时考虑皮下血管、神经和面肌纤维的走向。面部浅层结构浅筋膜:睑部的皮下组织疏松,一般不含脂肪,易出现水肿。面部其余部位浅筋膜内的弹性纤维将肌纤维与皮肤的真皮层相连,因而无皮下间隙存在。颊部的浅筋膜脂肪形成球状结构,外包被结缔组织膜,称颊脂体。面肌:亦称为表情肌,为扁薄的皮肌,大多数肌纤维起于骨,止于皮肤真皮乳头,因而在收缩时,使皮肤形成许多不同皱襞,呈现不同表情。面肌配布特点:围绕眼裂、鼻孔及口裂周围配布,依肌纤维方向可分环形及辐射状两类。前者可关闭孔裂,而后者可有开大裂孔的作用。,可分为眶部、睑部和泪部。收缩时使眼裂闭合。由于少量肌束附于泪囊后面,故闭眼时可引起泪囊扩张。,包括环形肌与辐射状肌。1)环形肌:为口轮匝肌环绕口裂,收缩时关闭口裂。2)辐射状肌:较多,分别位于口裂的上、下方,包括笑肌、颧肌、提口角肌、提上唇肌、降口角肌和降下唇肌等,其作用一如其名。颈阔肌:后部纤维也参与牵拉口角向外下。在面颊的深部,两侧各有一块颊肌,紧贴口腔侧壁的粘膜,收缩时可使唇颊紧贴牙齿,帮助咀嚼和吸吮。:起于颈外动脉,在舌动脉起始部的稍上方发出,有时可能与舌动脉共干;经二腹肌后腹和下颌下腺深面向前上,在咬肌前缘越过下颌骨体下缘到面部,然后经口角和鼻翼的外侧到内眦,易名为内眦动脉.,可与眶内眼动脉分支吻合。面动脉行程迂曲,以适应面部皮肤的活动;沿途分支到腭扁桃体、下颌下腺和面部。其中上唇动脉、下唇动脉较粗大,在口周围与对侧同名动脉吻合成动脉环,还发支至鼻中隔。在咬肌前缘与下颌体下缘交界处,可触及到面动脉的搏动,临床上常在此处压迫面动脉进行止血。2、面静脉在眼内眦处起自内眦静脉,位于面动脉的后方,向下越过下颌骨下缘与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经颈内、外动脉的浅面,在舌骨大角水平汇入颈内静脉。面前静脉在口角平面、咬肌前缘处还接受一支面深静脉。面静脉收集相当于面动脉分布区域的静脉血,并通过内眦静脉经眼上静脉与颅内海绵窦交通。在咬肌前缘处通过面深静脉经翼丛与海绵窦交通。面静脉一般无静脉瓣,血液可逆流。面部有细菌感染时,如处理不当(如挤压),有可能由面静脉通过眼静脉或翼丛扩散到海绵窦,导致栓塞性海绵窦炎或化脓性脑膜炎,故临床上将鼻根和两侧口角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主干将在颞下窝解剖)是颈外动脉终支之一,其分支达面部浅层的有:①眶下动脉:是上颌动脉本干的延续,经眶下管出眶下孔,分布到眶以下皮肤和肌。眶下静脉与之伴行,向前与内眦静脉、向后下与翼丛相交通。②颏动脉:为下牙槽动脉的延续,经下颌管出颏孔,分布于颏部皮肤和肌。:是颈内动脉至眶的分支,它在眶内发出:①眶上动脉:出眶上切迹,分布于额部皮肤和肌。眶上静脉与滑车静脉汇成内眦静脉;眶上静脉有一分支汇入眼上静脉,最终汇入海绵窦。②滑车上动脉:在眶上动脉内侧出眶,分布于额部中间部分和鼻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