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意识障碍
识意
基本解释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换句话说,就是思考并觉知我们自己的存在。
神经科定义
意识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
组成意识的两个部分
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功能:即定向力,对时间、人物、地点的认知,在此前提下,才能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
对自身的认知功能:即自知力,对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职业等项目的确认。
维持意识清楚的两个基本条件
一、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输入系统)正常工作——维持醒觉状态。指人脑的一种生理过程,即与睡眠呈周期性交替的清醒状态。属皮质下激活系统的功能。
二、大脑皮质(CPU)正常工作——产生意识内容。指人们的知觉、思维、情绪记忆、意志活动等心理过程(精神活动),还有通过言语、听觉、视觉、技巧性运动及复杂反应与外界环境保持联系的机敏力,属大脑皮质的功能。
意识障碍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以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出现障碍。
意识障碍相应分为两种情况
一、脑干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不能维持正常醒觉状态。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
二、大脑皮质不能正常工作——意识内容出现变化。表现为意识模糊、精神错乱和谵妄等。
确定是否有意识障碍
通过详询病史及临床检查,意识障碍的判断多无困难。但在诊断中应注意与一些特殊的精神、意识状态相鉴别。
见于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严重抑郁症的抑郁性木僵、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反应性木僵等。表现为不言不动,甚至不吃不喝,面部表情固定,大小便潴留,对外界刺激缺乏反应,言语刺激触及其痛处时可有流泪、心率增快等情感反应。缓解后多能清楚回忆发病过程。
有时易误为意识障碍。但起病多有精神因素,病人发病时仍有情感反应(如眼角噙泪)及主动抗拒动作(如扒开其上眼睑时眼球有回避动作或双睑闭得更紧)。四肢肌张力多变或挣扎、乱动。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心理治疗可获迅速恢复。
又称传出状态,是由于桥脑腹侧病变,损及皮质延髓束和皮质脊髓束所致。表现为除眼睑及眼球垂直运动外,头面及四肢运动功能丧失,不能说话,貌似意识障碍。但实际意识清楚,可以通过残存的眼硷及眼球运动回答“是”与“否”。见于桥脑肿瘤,血管病及脱髓鞘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