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读”助你学诗词江西省吉安县二中黄乾亮343100**********鉴赏古代诗词,大多数同学常常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笔,觉得这是学习语文最大的难点。“三读”法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鉴赏能力,攻克这个最大的难点。一读诵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也是鉴赏古代诗词的第一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不是有口无心简单机械的反复朗读,而是在反复朗读时,借助思维想像调动情感心智来感悟理解作品直至背诵的过程。正确诵读,首先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准认清生字、通假字的读音字形。《诗经》《楚辞》的生字尤其多,更应注意。其次要弄清句读读准节奏,不能把句子读破。如“封狼居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节奏应为“封/狼居胥”。再次还要把握感情基调语气语速。豪放的诗词要读得感情饱满、气势雄壮、音节激越;婉约的诗词应心绪凄凉、语气缓慢、语调低沉。二读解读诵读对诗词的鉴赏,很大程度上都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对古代诗词的鉴赏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理性分析解读。沿波方可溯源披文才能入情。解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学会知人论世。②理解标题含义。如杜甫的《登高》,标题告诉我们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作。古人有登高抒怀、登楼抒情的习俗。文人骚客常常借此赋诗作词抒写胸襟。③理解诗词句大意。要准确把握字词的含义,并注意调整词语顺序。如“遥岑远目,献仇供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不能理解为“远处的山岭远望,山岭贡献忧愁供给仇恨”。“遥岑远目”词序颠倒了,应为“远目遥岑”;献、供是同义词,倾诉诉说之意,愁、恨也是同义词,忧愁愤恨之意。句子的大意是“眺望远处的山岭,山岭倾诉满腹忧愁愤恨”。山岭怎么会倾诉愤恨呢?显然作者采用“移情于物”的写法。三读品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高中生“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