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纳西族殉情文化研究综述.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纳西族殉情文化研究综述.docx

上传人:miao19720107 2019/3/2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纳西族殉情文化研究综述.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纳西族殉情文化研究综述摘要:众多文献记载,纳西族有较多的殉情传说和事件,这些殉情传说和事件构成了纳西族独特的殉情文化。历来的一些文献记录了纳西族的殉情****俗,对纳西族殉情的起源、过程、方式、种类等都有详实的记录。随着纳西族文化成为诸多学者探讨和研究的热点,其殉情文化已亦被很多学者讨论,这些方面的著作、论文非常丰富。讨论的主要领域集中与对其进行文化美学意义和产生原因的解读。关键词:纳西族;殉情文化国内外学人关于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研究,论著非常多,而对纳西族的殉情文化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但也形成较为丰富的研究体系。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论及纳西族殉情的俗源、纳西族殉情的原因和文化美学解读。一、关于纳西族殉情的俗源关于纳西族殉情的俗源的记载多见于云南的地方志。最早记载于史书的纳西族的殉情****俗,是在光绪《续云南通志》一书之中:“滚岩之俗,多出丽江府属夷民,原因未婚男女,野合有素,情隆胶漆,伉俪无缘,分袂难已,即私盟合葬,各自冠服,登悬崖之巅,尽日唱酬,饱餐酒已,则雍容就死,携手结襟,同滚岩下,至粉骨碎身,肝脑涂地,固所愿也。”就这句话就道出了殉情的整个发展过程:未婚的男女产生感情后,难分难舍,情意浓浓,便私自决定殉情,各自穿上华丽的衣衫,登上山之颠,用歌倾诉心中喜怒哀乐,吃饱喝足,一起从悬崖上跳下。其实,纳西族的殉情并不只限于未婚男女,还有不少是婚后与婚前的恋人一起殉情的,更不可思议的是纳西古王国的某些东巴也会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殉身;殉情的方式也不局限于跳崖,经常见的还包括自缢、跳水、服用草乌或鸦片,或者是服草乌酒与自缢相结合。四川省盐源县邑人陈震宇与清同治甲戊年抄呈的《盐源县志》中所载的《盐源杂咏》中说:“谁谓蛮家无是非,两情相向更相依,今生只合风流死,化作鸳鸯到处飞。(幺摩,奸情败露,男女俱自尽,俗名风流死。)”还有“取次贪花情大浓,风流肠断行踪踪,纵然化作双蝴蝶,未必花间得再逢。(夷俗,男女私通情愿,即采断肠草和酒饮,肠断同死,名日风流逝”。这段话即在讲男女两情相悦,或者奸情败露,便相约着用断肠草和酒一起饮用同死,这种就叫风流死。二、关于纳西族殉情文化美学和原因的解读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丽江旅游业的发展,让更多的学者关注到了纳西族的文化,通过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纳西文化的研究呈现出一个繁荣的趋势,从全方位、多角度对纳西文化进行了探索,而对纳西族殉情的研究也出现了杨福泉、和志武等本土的大家,也有不少的学者也关注到了这个人间的悲剧,且从其文化美学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读。(一)关于殉情的文化美学解读。对于生命的意义来说,殉情无疑是具有悲剧性文化,可是,从文化美学的角度来说,它这种文化超越了悲剧,从这种悲剧中可以投射出对自由爱情的精神美和追寻终极关怀的自然美。这是一些学者对殉情文化意义的解读。比如乐鹏在《滇西北奇旅》一文的“奇谷芳菲”部分中,通过游览云杉坪,认为纳西人具有诗人的气质,有柏拉图式的浪漫与***,为了爱走向自我毁灭之路,是对自然美和爱情美的追求。袁念琪在《高高的殉情地》一文之中,以自己的亲身游览了纳西族殉情的圣地——玉龙第三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了殉情,“殉情的心情是美丽的,殉情的盛装是美丽的,殉情的地点更是美丽的”。秦晓宇的《另一个丽江》一文,吸引着作者来丽江的是丽江是风流之乡,殉情之都。通过对东巴史诗与殉情歌《鲁般鲁饶》、《游悲》的阅读,把纳西人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