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因文而异,巧选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永修县三角小学陈胜良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如果对教材不深钻细究,千篇一律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讲解课文,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事倍功半。因此,选准阅读教学的突破口就显得尤为重要。“突破口”选准了,就好比在战场上控制了制高点,三言两语就能使学生迅速抓住文章内容,捕捉中心,给学生指引一条理解课文的简捷途径,有了这样的捷径,教学效果自然会好。以课题为突破口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它或点明文章内容,或交代思路,或预示中心,为文章的学习提供了依据,如《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各有中心,合起来又构成一个整体,按照传统的教法,将三个故事分别处理,则会使故事之间失去相对的联系,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如果以课题为突破口,紧紧抓住课题中的“和”字来设计教学思路,就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和”必有不“和”,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会见”就自然会被作为不和的原因提出来。最后“将”、“相”为什么又“和”了呢?因为二人为了赵国的利益,顾全大局,于是又牵出“负荆请罪”。全文紧紧扣住“和”,按照“和——不和——和”的思路进行教学,条理十分清晰。又如《草船借箭》的“借”字,《飞夺泸定桥》的“飞夺”等2、以文章中的关键词为突破口有些文章中常有一个词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些词语也可以作为阅读教学的突破口。如课文《田忌赛马》,在文中最后有一个成语“转败为胜”,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课文最后一节中找出一个可以概括赛马全过程的成语(转败为胜)。然后根据这个成语将课文分成三个相互联系的板块来进行教学。①“败”。田忌为什么第一次赛马失败了?②“胜”。第二次赛马时,田忌为什么又能取得胜利?③“转”。这反败为胜又是怎么“转”过来的?显然,要想解决第一次赛马田忌为什么失败,学生就得研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要懂得第二次赛马田忌获胜的原因,学生必须细读课文第12—16自然段;而要知道为什么会“转”,学生又得钻研课文3—11自然段。这样一来,不但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兴趣盎然,自然会有的放矢地去熟读精思了。3、以文章的中心句为突破口小语教材中,有不少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具体的句子直接表达出来的。这类句子也可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如在教学《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直奔中心的方法,先请同学自由读课文,勾画出文章的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