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杜甫】【诗圣被调侃】“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冯至【“诗圣”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其祖父杜审言也是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代表作还有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补充介绍】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四)卜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一)读书、漫游时期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但没能考取。他在这一时期里,漫游了齐、赵、梁、宋。游齐、赵时,曾先后和高适、李白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一)读书、漫游时期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二)困守长安时期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因为当时的皇帝身边有几个奸臣,所以杜甫的一些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屈辱的生活。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三)流亡时期安史之乱让杜甫不断流亡,同时,也杜甫深入了解了人民的生活,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比如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