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团队成立的背景我校作为民族类大学,每年都有大量来自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的贫困生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学子,这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困难、成长环境特殊、学习基础差等因素,在维持生计、学业进步、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实际困难,需要得到国家和学校的特别关爱。学工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作为我校资助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在历年来的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经验,有着较充足的学生资助资源。但现行资助体系偏重于物质的帮助上,以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为重点;实际工作中“育人”培训的开展相对滞后,忽视了贫困生精神、心态、能力、成长层面上的“贫困”,因此亟待加强对贫困生健康成长、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正确引导。为了践行注重“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更加突出“育人成才”的学生工作宗旨,推动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创新,促进各族青年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成长守望”计划,决定在此基础上成立“启明星”团队。二、团队成立的意义通过为团队成员提供各类“育人”培训,一方面可以使贫困学子感受到更多来自国家和学校的关怀与温暖,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素质提升和健康成长。另一方面,通过成立育人团队这一形式进行探索,以点带面,可以为我校完善资助育人体系,切实完善育人工作,促进资助管理工作创新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三、团队目标定位团队由学校统一领导,由校学工部资助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实施,针对家庭困难及渴望提升能力的学生给予生活资助、心理关怀、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综合扶持,努力把团队打造成一个学生关爱、学生发展辅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育人平台”。团队第一期将以参与成长守望计划的部分学生和其它贫困生为主,进行生活资助及学习培训,力争做成精品项目,开好头,为以后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后期将在总结首期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完善并适当拓展培训内容,向全校范围内推广。四、团队规模及成员结构首届团队将由参与“成长守望计划”的部分成员和其它学生组成,人员规模为30名,学生负责人暂拟3名(一正两副),指导老师由资助管理中心办公室负责老师组成。每届团队工作时间为一个学年。在招募成员结构上,把握几个原则:一是坚持贫困学生优先,家庭经济条件较困难学生比例达到60%以上;二是少数民族学生比例不低于50%(特别注意吸收“小少民族”学生,力争比例达到20%);三是成员能力方面,要体现合理的能力梯度,以能力水平亟待提高的学生为主,同时注意适度吸纳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团队中的带头人,负责团队工作的“上传下达”和组织执行,并努力达到在团队内部进行“传、帮、带”的效果;四是男女生比例适度协调,利于活动开展。五、团队项目设计(一)学业援助援助计划大学生学业困难是困扰部分大学生的重要问题之一,而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学习没有目标和动力、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基础太差学习吃力等。针对于部分队员的情况,将采取一系列相关援助措施,以达到学业和能力的双提升。1.“零挂科,无遗憾”①组织晨读:一日之计在于晨,充分利用早晨最佳记忆时间组织在南湖园或十五栋长廊下晨读英语,提高队员英语水平。②“一对一”零挂科辅导:主要针对数学、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由相对基础较好的同学进行相对应的帮扶,降低挂科率。③优秀学生经验交流会:邀请优秀的学长学姐分享学习经验,交流学习方法。2.“趣味学习双丰收”①举办读书、观看电影的交流会:通过小组或个人形式交流读书和电影心得,丰富知识,加深体会。②举办趣味知识竞赛活动:以民族理论和生活百科知识为主,增加队员对各民族文化和健康生活常识的了解。③组织科研课题研究:主要邀请有相关经验的老师在暑期“三下乡”、挑战杯等活动上提供指导,提高队员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实践能力。(二)技能学习提升计划在当今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丰富的理论储备早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也就意味着要求拥有较高的综合技能素质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针对于这一现状,对队员进行四个方面的技能进行培养。使队员在能够在将来工作过程中更好,更快的在向前发展。1.“基本技能学习站”①计算机技能:对计算机基础运用及部分软件操作进行培训。帮助队员打好技能基础的同时,早日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②外语技能:组织外语相关竞赛活动,重点培养口语能力,提升外语的应用能力,也助于提高四六级考试通过率。③写作技能:请专业老师举办学习讲座或者辅导,开展新闻稿或者公文写作的比赛,提升队员的文字运用能力。2.“发展技能训练营”①沟通交流:与学校演讲与口才协会合作,对演讲、朗诵、主持等方面进行技能的提升。②礼仪培养:邀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包含多类礼仪的教学,提升队员的礼仪修养。③就业技能:与学校创新创业中心合作,开展就业知识讲座、模拟面试、简历比赛等活动。(三)跟踪资助计划让队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一定经济报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