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文档名称:

第五课 国立西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与王国维纪念碑碑文.ppt

格式:ppt   大小:3,366KB   页数:7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五课 国立西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与王国维纪念碑碑文.ppt

上传人:170486494 2019/3/6 文件大小:3.2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五课 国立西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与王国维纪念碑碑文.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冯友兰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陈寅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作者介绍: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委,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31年和1934年,《中国哲学史》上下卷出版问世。代表了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之际所著书”:《新理学》(1937)、《新世训》(1940)、《新事论》(1940)、《新原人》(1942)、《新原道》(1945)、《新知言》(1946)。通过“贞元六书”,冯友兰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冯友兰著作:贞 元 六 书 书 影关于冯友兰的作品的评论:当行本色的抒情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李慎之先生常说:“中国人了解、学****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20世纪中国的第一篇大文章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2000年12月12~18日,何炳棣应“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术讲座”之邀,在该所举行三次学术演讲,在14日明清人口及相关问题上称“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篇大文章,是冯友兰先生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蔡仲德《冯友兰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三十年以后,冯友兰在谈起这篇文章时说:“以今观之,此文有见识,有感情,有气势,有辞藻,有章节,寓六朝俪句于唐宋之古文。余中年为古典文,以此自期,此则其选也。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有蕴其中,故文情相生,不能自已。今日重读,感慨系之矣。”《三松堂全集》卷十四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碑文拓片碑铭体碑铭,又称碑文,属于应用文体,是一种刻在墓碑或纪念碑上的记叙性文字。在中国古代,碑铭体有着比较严格的格式。按文字的体例可分为序和铭。序是散文,铭是韵文。韵文又以四言为正体,以骚体句或三、五、七言为变体。一般说来,唐以前的铭文句式比较整齐,唐以后就比较自由了。后来,人们将这种刻在碑上的纪念文体统称为碑铭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