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第五讲“弦乐器之中提琴”.ppt

格式:ppt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五讲“弦乐器之中提琴”.ppt

上传人:rjmy2261 2015/10/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五讲“弦乐器之中提琴”.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五讲“弦乐器之中提琴”
一、中提琴简介:

中提琴(viola)提琴族中的中音乐器,外形及结构与小提琴基本相同,只是形体略大。五度定弦为c g d1 a1,。
中提琴的音色比小提琴更厚实、温暖而丰满,指法和运弓与小提琴基本相同。作为独奏乐器,它缺少小提琴的辉煌性和大提琴的浑厚有力的音响,并且不如小提琴和大提琴那样在演奏协奏曲时可以和乐队进行较量。因此作曲家为中提琴写的协奏曲不多见。
中提琴的弦通常比小提琴粗一些,
因此音色更柔和低沉。
欣赏: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1840 - 1893 )《激情告白》Passion Confession一首中提琴改编曲
二、乐曲欣赏:
在1843年,法国作曲家,柏辽兹(Berlioz 1803-1869 )写了一部带中提琴助奏的交响曲,标题是《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取自拜伦的《恰哈德·哈罗尔德》,四个乐章分别讲述哈罗尔德在意大利的见闻,用中提琴演奏的一个短小的动机代表哈罗尔德,其丰满的戏剧形象,深沉内敛的思索,充满大自然气息的背景,如同阿尔卑斯山一样壮丽。
欣赏:第一乐章,哈罗尔德在山中。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第一乐章是“哈罗尔德在山中”。开头略带忧郁的展开,如同一个漫步在山中的人在思索,大自然的美景抚慰了他的心灵,他逐渐感觉到周围一草一木的温柔,最终感受到心中平静然而又是巨大的欢乐。中提琴演奏代表哈罗尔德的固定乐念。(图片)
死公主的孔雀舞曲: 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efunte
又名《为死去公主而作的帕凡舞曲》、《悼念死去公主的帕凡舞曲》。
法国作曲家拉威尔Ravel(1875-1937 ),作于1899年,原为钢琴曲,1912年改编为管弦乐曲。《帕凡舞曲》又名《孔雀舞曲》起源于16世纪后半叶的西班牙,是一种二拍子的慢速宫廷舞曲,旋律优美,凄婉动人,这是作曲家拉威尔在巴黎一举成名的第一首作品。
死公主的孔雀舞曲:
曲名来历有以下几种解释:
1、标题的灵感来自罗浮宫中,西班牙画家维拉斯凯斯所作的年轻公主肖像。
2、是为了怀念西班牙国王菲利普4世的女儿马格丽塔公主而作。
3、这是西班牙宫廷中举行哀悼仪式所用的舞曲,能令人想象一位公主去世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