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邵武的民风民俗{PPT}.ppt

格式:ppt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邵武的民风民俗{PPT}.ppt

上传人:用户头像没有 2015/10/1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邵武的民风民俗{PPT}.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邵武的民风民俗
邵武小吃
包糍:春社,邵武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社糍”,又名“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具体做法:取粳米,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再参入大量野外摘来的一种叫做“水曲”的小草墨浆。浆磨好后,入锅熬至半熟起锅,再案板上搓揉成质地均匀的米团,之后将大米浆团分成若干个鹌鹑蛋大小的小米浆团,捏成薄皮,包上馅,上笼屉熟后便可以食用,故又称其为“米饺”。春社这天的包糍馅是非常讲究的,要用上好的冬笋,熏肉,熏豆干,芋头,香菇,葱等做馅,蒸出来的包糍,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汁会沿着嘴角流出来,两人食欲大开。包糍不仅味美,色如碧玉,而且还是一道药膳。因为米浆里添加的“水曲”,甘平无毒,功能艰危和中,祛痰止咳,饼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包糍还有一种作用:春社吃了“包糍”,竹笋称为“春笋”,不可乱挖;再社日之前竹笋称为冬笋,大家可以挖,这无形中保护了毛竹的生长繁衍。吃包糍这一风俗一直保留下来,至今只要再邵武就能天天吃到包糍。
水曲——正式学名叫“鼠麴草”,甘平无毒,功能健胃和中,祛痰止咳,并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邵武小吃
脚掌糍:脚掌糍亦称“脚跟糍”,外形如脚跟,多为沿街三轮车叫卖。三轮平板上搁着煤炉,架口锅,放个大蒸笼,多为四屉。那种意味不是外乡人所能体会的,在邵武人看来,那抑扬的叫卖,那阵阵的清香,沁入肺腑后再慢慢消失在空气里。难以言表的舒坦,尤是在外新归的邵武人,对此最为倾心,视为家乡第一绝味。脚掌糍是选用上好的粳米与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后磨成米浆放入热锅内搅拌成半熟状起锅。在搅拌过程中要边搅拌边倒入适量的天然碱水,供做脚掌糍之用。接着将半熟的米浆团搓成条,用刀切成半厘米厚的圆饼状,捏成周边上翘、中间凹的薄片,如同用脚掌挤压而成一般。再将5片~6片薄片叠起来,放入笼屉用旺火蒸。蒸时脚掌糍上面放上用五花肉做的米粉肉。没有米粉肉在上面蒸着,脚掌糍就有些生涩,少了珠圆玉润的口感,色泽上也没有滋润过的光泽。出笼时的脚掌糍油光发亮,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清新,令人陡生食欲。就着米粉肉吃脚掌糍是珠联璧合的绝配。蒸制过程中肉的滋润涤去米的生涩而平添口感。米粉肉将一般的丰腴滋润了脚掌糍,肉质变得肥而不腻,在米膏上蒸熟,又吸收了天然的米香。油而不腻的米粉肉,一口下去满嘴生香;辣香交融的脚掌糍,则令人满口生津。实在是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