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山东省东营市中国石油大学附属中学王培强中国的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在此我们共同了解古诗词、成语和俗语中的光学知识,以加深对光现象的理解。  一、光沿直线传播    解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很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解析:在阳光下竖起竹竿,立刻就看到影子,正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竹竿挡住光线才形成影子。  ,不见泰山。  解析: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运用的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  ,楼台倒影入池塘。(出自晚唐诗人高骈的《山亭夏日》)  解析:诗句中“浓阴”的形成说明了光的直线传播;而“楼台倒影”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江远欲浮天。(出自宋代苏轼的《游蒋山》)  解析:“峰多巧障日”为什么太阳光会被山峰挡住,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漏日半江明。(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泊樟镇》)  解析:诗句大意是,为什么要推开山腰的浮云,才能看到峰顶,阳光只能从云缝中穿出照亮江面。都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二、光的反射    解析:物体在水和镜中成的像都是虚像,因此说在水中捞不到月亮,在镜中摘不到花。  ,里外不是人。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己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解析: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对影成三人。(出自唐代李白的《月下独酌》)  解析:“举杯邀明月”说明月亮在酒杯中形成一个虚像,涉及平面镜成像。  ,明镜可鉴形。(出自汉代秦嘉的《赠妇》)  解析:“宝钗好耀首”说明通过珠宝首饰的反射后的光线进入人眼中,显得格外耀眼;“明镜可鉴形”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知识。  ,弄花香满衣。(出自《春山夜月》)  解析:“掬水月在手”水中为什么会有月亮,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平面镜成像。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出自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解析:“皓月”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月亮本身不发光;“浮光跃金”指太阳光被水面反射了,看上去湖面泛起金光;“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江清月近人。(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解析;“江清月近人”是指月亮在水中形成一个虚像,作者感觉与月亮虚像的距离很近。其实不符合科学道理的,因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并没有“近人” 。  三、光的折射    解析:光经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产生折射现象,所看到的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