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文档名称: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宣讲.doc

格式:doc   大小:290KB   页数:7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宣讲.doc

上传人:neryka98 2019/3/6 文件大小:2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宣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再加上一条:“地基基础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第3章由原来的5条变为7条款;、泥炭质土的工程定义;,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含有大量未分解的腐殖质,有机质含量大于60%的土为泥炭,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60%的土为泥炭质土。,3在岩土界面上存在软弱层(如泥化带)时,应验算地基的整体稳定性;4当土岩组合地基位于山间坡地、山麓洼地或冲沟地带,存在局部软弱土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强度及不均匀变形。;:1置于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体上的建筑物可仅进行地基承载力计算;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同一建筑物的地基存在坚硬程度不同,两种或多种岩体变形模量差异达2倍及2倍以上,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3地基主要受力层深度内存在软弱下卧岩层时,应考虑软弱下卧岩层的影响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土岩地基主要矛盾是基岩与土层压缩性相差悬殊,如微风化及中等风化岩层的弹模可达MPa,而土层压缩模量仅在1-10MPa之间,二者相差3-4数量级。山区地基基岩面起伏较大。四川某地一工程,建筑物两端钻孔揭露岩层埋深5m,设计5m长爆扩桩,建成后建筑物中部沉降较大,墙体开裂,经补充勘探,建筑物中部基岩面埋深15—17m,爆扩桩悬在软土中。在山区古老湖泊、池塘以及冲沟、河溪中常分布有淤泥、泥炭或软粘土,形成山区局部软土地基,分布厚度不大,一般2-3m。某工程场地位于一冲沟内,冲沟两侧地基土质较好,但在冲沟中间有一狭长地带淤积有黑色泥炭土,,,,天然含水量w为154%,其工程性质比沿海软土还差。膨胀土地基强亲水矿物组成。吸水膨胀、脱水收缩的粘性土。胀缩变形可逆,反复吸水失水,反复升降变形,导致建筑物开裂变形。:上升型:建筑物建成后持续上升。粘粒以蒙脱石为主的长期干旱、土中含水量较低的地区。有时基坑长期爆晒、土体再吸水膨胀也会产生持续上升变形,持续上升,。下降型含水量较大的膨胀土;上升下降浮动型含水量在塑限上下浮动的膨胀土4桩孔、基底和基坑边坡开挖应控制爆破,到达持力层后,对软岩、极软岩表面应及时封闭保护;5当基岩面起伏较大,且都使用岩石地基时,同一建筑物可以使用多种基础形式;6当基础附近有临空面时,应验算向临空面倾覆和滑移稳定性。存在不稳定的临空面时,应将基础埋深加大至下伏稳定基岩;亦可在基础底部设置锚杆,锚杆应进入下伏稳定岩体,并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要求。同一基础的地基可以放阶处理,但应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要求;7对于节理、裂隙发育及破碎程度较高的不稳定岩体,可采用注浆加固和清爆填塞等措施。、易崩解的岩石,应采取保护措施减少其对岩体承载力的影响。原第6章由7节变为8节除此之外,原“岩溶与土洞”—9皆有变化,变化为如下条款:、乙级的建筑物主体宜避开岩溶强发育地段。,不应作为建筑物地基:1浅层溶洞成群分布,洞径大,且不稳定的地段;2漏斗、溶槽等埋藏浅,其中充填物为软弱土体;3土洞或塌陷等岩溶强发育的地段;4岩溶水排泄不畅,有可能造成场地暂时淹没的地段。、较完整的坚硬岩、较硬岩地基,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1洞体较小,基础底面尺寸大于洞的平面尺寸,并有足够的支承长度;2顶板岩石厚度大于或等于洞的跨度。,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1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3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6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的条件时;2基础底面与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