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网络背景下的谣言传播问题-课件·PPT.ppt

格式:ppt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背景下的谣言传播问题-课件·PPT.ppt

上传人:aidoc1 2015/10/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背景下的谣言传播问题-课件·PPT.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背景下的谣言传播问题
第三组
主要内容:
一、问题的求解与分析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三、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一、问题的理解与分析
针对问题一:
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并未脱离谣言的基本特点。比起以往谣言,它的传播范围更为广泛,出现了跨国、跨洲、跨语言和种族的超大规模传播现象,它的传播速度更为迅速。而由于网络信息的丰富性,网络谣言从高潮期发展到衰退期的时间往往也很短。
针对问题二:
根据谣言=事件重要性×事件模糊性,若直接定量的分析谣言所对应的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其中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若将决定事件的重要性和事件模糊性的主要因素抽象出来,将事件重要性与受众人群挂钩,用事件的可信度衡量事件的模糊性,从而简化问题,建立一个新模型:谣言=网络谣言级别的评价指标指数×事件不可信度指数,利用常微分方程来解答问题二。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i 通过网络人际关系传播的新增的听过谣言的人数A,每个听过谣言的人每天可使a s(t)个未听过谣言的人变为听过谣言的人。因为听过谣言人数为Ni(t),所以每过一段时间共有aNs(t)i(t)个听过谣言的人产生,即A=aNs(t)i(t)(其中a为每个听过谣言的人每小时有效接触的平均人数,N为在谣言传播期内所考察地区的总人数,i(t)为听过谣言人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s(t) 为未听过谣言人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
ii 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传播新增的听过谣言的人数B, 每个传播谣言的信息平台在时间t内可以使宝石bs(t)个未听过谣言的人变为听过谣言的人。因为传播谣言的信息平台总数为M,所以每过一段时间共有bMs(t)个听过谣言的人产生,即B= bMs(t)(其中b为每个发布谣言的网络信息发布平台每小时有效浏览的平均人数,M为传播谣言的信息平台总数)。
模型建立:

其中:



所以
由上可得:
在中易得
M<<N,在极端
情况下有:
 ①当在谣言传播期内所考察地区的总人数中听过谣言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0时,即
i=0时,lim i(t)=0;
②当在谣言传播期内所考察地区的总人数中听过谣言人数在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为1时,即 i=1时,lim i(t)=1 ;
由①、②的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可得,此模型的求解结果有一定的可取性。
对于谣言本身的性质,是难以直接根据数据判断,但可由谣言在人群中的受众范围来从侧面判断其影响力,即由的大小来划分其评价指标体系,由于谣言的受众范围有大有小,有时差别很大。一个谣言产生了,其受众范围不可能不存在,也不可能是全部人群,即或的情况不可能发生,为了使评价指标有区分度所以人为地将受众人群极小的I值定位1,极大时定为I定为7,介于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其中网络谣言级别的评价指标指数)。如下表所示:
评价指标
区间
I值
受众范围极小
0 <i(t)<
1
受众范围较小
≤i(t)<
2
受众范围小
≤i(t)<
3
受众范围一般
≤i(t)<
4
受众范围大
≤i(t)<
5
受众范围较大
≤i(t)<
6
受众范围极大
≤i(t)< 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