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珠海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为进一步加强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广东省职业病防治规划(2010-2015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我市职业病防治现状我市一向重视职业病防治工作,把职业病防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卫生、安监、劳动、工会、财政、发改、经贸等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大职业病防治投入,加强职业病危害企业源头控制,强化职业安全监管,提高职业技术服务能力,加强职业卫生监督,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和劳动用工管理,严肃查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重大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职业病防治工作进一步规范,职业病发病处于全省较低水平,为保护劳动者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市职业病防治工作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一是职业病危害分布范围增大,接触危害因素人数增多,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新的职业危害风险陆续显现。二是职业病新发病例数呈上升趋势,群体性职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三是部分职业病危害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劳动场所条件差,职业病防护措施不到位,甚至存在违法行为。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用人单位防治主体责任未落实到位,一些单位法律意识不强,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对劳动者健康重视不够,职业病防护设施不完善,没有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二是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流动性大,自我保护意识差。三是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对职业病防治工作重视不够,未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尚未真正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职业卫生监管人员数量较少,监管力量薄弱,职业卫生服务网络还不健全。职业病防治信息系统不健全,职业病防治投入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根本目的,全面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加强政府领导,完善责任体系,强化防治网络建设,健全防治规划和法规政策,建立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立足实际,突出重点,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职业病防治水平。努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职业病防治与保障救助体系,推动职业病防治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二)基本原则。 ,防治结合。坚持分类管理、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 ,分步实施。既着眼长远,完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健全监管和技术体系,不断推进职业病防治长效机制建设;又立足当前,开展专项整治,解决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坚决淘汰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全面落实劳动者健康权益保障措施。 ,社会参与。地方政府统一领导职业病防治工作,落实属地管理,明确部门责任,加强协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监管网络体系。强化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强化行业协会作用。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与教育,增强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三)规划目标。 。至2015年,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行业规范管理、用人单位负责、职工群众监督的较完善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全市形成重点职业病危害监测哨点网络,全面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和预警;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职业病危害源头有效控制,工作场所作业环境明显改善,落实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发病水平有所下降,法定职业病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防范群体性职业危害事故发生。。到2015年,职业病防治工作达到以下目标: (1)前期预防方面。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报告审核率达65%以上;竣工验收率达70%以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90%以上。重点职业病危害行业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率达到80%以上。(2)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方面。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职业病防护设施配置达标率达90%以上。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率达到75%以上。作业场所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率达到90%以上。职业病健康监护率大型企业达到65%以上,中小企业达到60%以上。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劳动合同或补充合同职业病危害告知率达到100%。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社会保险参保率大型企业达到100%,中小企业达到80%以上。(3)职业病病人保障方面。职业病患者治疗和妥善安置率达到100%。(4)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方面。建立与职责任务相适应、规模适度的职业病防治网络,基本职业卫生服务逐步覆盖到社区、乡镇。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