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题4.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题4.doc

上传人:lu6966 2015/10/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复习题4.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课标要求】
知识目标:
1、以酸雨或废电池的危害为例,说明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良影响。
2、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探究。
3、明白实验安排对照组和重复组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
1、通过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统计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1、认同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通过完成探究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基础知识梳理】
酸雨:
酸雨的形成——
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叫做酸雨(acid rain)。雨水是否具有较强的酸性,可以用酸碱度(pH)来表示。任何溶液都有一定的pH, 其范围在0~14之间。pH等于7的溶液呈中性,pH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
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酸雨的危害——
酸雨会使存在于土壤、岩石中的金属元素溶解,流入河川或湖泊,使得鱼类大量死亡,并使水生植物及引水灌溉的农作物,累积有毒金属,将会经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影响人类的健康。
酸雨会影响农林作物叶部的新陈代谢,同时土壤中的金属元素因被酸雨溶出,造成矿物质大量流失,植物无法获得充足的养分,而枯萎、死亡。
湖泊酸化后,可能使生态系改变,甚至湖中生物死亡,生态机能因而无法进行,最后变成死湖。
废电池:
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无法饮用,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对自然环境威胁最大的五种物质,电池里就包含了三种:***、铅、镉。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渗出的***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如何及时安全地处理废电池的问
题,已日益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
   人体一旦吸收这些重金属以后,会出现哪些病症呢?据有关专家介绍,***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本世纪五十年代发生在日本的震惊中外的水俣病就是由于***污染造成的。目前我国生产的含***碱性干电池的***含量达1-5%,中性干电池的***%,我国电池生产消耗的***每年就达几十吨之多。镉在人体内极易引起慢性中毒,主要病症是肺气肿、骨质软化、贫血,很可能使人体瘫痪。而铅进入人体后最难排泄,它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使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据估计,如果没有大气,地表平均温度就会下降到-23℃,而实际地表平均温度为15℃,这就是说温室效应使地表温度提高38℃。
臭氧层破坏:
南极臭氧洞一经发现,立即引起了科学界及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