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史纲论文(浙江精神).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史纲论文(浙江精神).doc

上传人:gd433 2015/10/1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史纲论文(浙江精神).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论浙江历史地理对浙江精神和商业的影响
——读《浙江精神和浙江发展》有感
姓名:________吕成磊________
大类:________工科试验班(海洋)________
课时:________周二6,7, 8________
号码:________23________
一. 引子
在阅读了《浙江精神与浙江发展》后发现,无论是在中国文化史亦或现代史上,浙江都说得上是一枝独秀。当封建王朝的统治者还在叫嚣“农业为本,重农抑商”的时候,是浙江人,首先踏上了进击商业,征服世界的道路;当普天之下都承受着封建理学思想的毒害时,是浙江人,第一次喊出了“工商皆本,经世致用”的口号。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浙江都远离中华统治的核心(南宋除外),却无一例外的为国家提供了最多的进士(院士)。这一切,难道真的是巧合?浙江地少人多,土地贫瘠,环境恶劣,却能从改革开放初的不毛之地迅速成为全国人均GDP最强的省,奇迹的背后,真的没有什么必然的原因吗?
纵观浙江发展史和中国朝代史,我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把它称之为“浙江现象”:
上古至两晋:中国航运业,陆地运输业不发达,统治者“重农抑商”
浙江: 发展滞后
隋唐至北宋:风气开放,国人不以经商为耻。海运,陆运均有长足发展。
浙江: 商业繁荣,明州港成为中国与日韩交流唯一口岸。
南宋至元: 浙江成为政治核心,风气开放,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市场有了巨大发展。蒙古帝国地域广阔,交通方便
浙江: 商业发达,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与日韩,东南亚乃至欧洲交流频繁
明清: 实施严厉“海禁”政策,“片甲不得入海”
浙江: 商业凋零,民众困苦
近代: 国门洞开,与世界融为一体,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等日新月异
浙江: 宁波帮抢占上海滩。浙江经济十分发达,成为“江浙财团”核心
建国三十年:闭关锁国,计划经济
浙江: 经济差,交通差,人民收入低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与世界重为一体
浙江: 赢来黄金期,以温州商人为代表,经营全国,纵横海外,人均GDP全国第一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旦市场开放,国家重商,浙江人就大受其利;反之则困苦不堪。我相信,这一切的背后,浙江精神将起到莫大的关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讲述我所理解的浙江精神以及其对浙江商业发展的作用。

亨廷顿先生在他的学术研究作品《民族的性格》中认为,一个民族的性格将由此地的地理环境决定,人们只有采取适应周围地理条件的生活方式才能生存和发展,反之则被淘汰。浙江精神正是这一理论最好的说明。众周所知,浙江土地贫瘠,资源贫乏,人少地更少,多山多陵,交通不便,每年夏天更有台风肆虐,忽旱忽涝,环境可谓恶劣。
为了更具对比性,我们不妨把浙江与欧洲之光的起源地希腊作比较。
希腊是一个与浙江“同病相怜”的地方。该地多山少水,土地贫瘠不堪,只能种活橄榄树等少数物种,而它唯一的优势就是面朝大海。于是,希腊人为了生存,顽强的踏上了航海之路,以货易粮,向外发展,同时奋发图强,改善国内,精研造船,很快成为了欧洲史上第一个航海强国。
浙江也是如此,环境恶劣,天灾频发,但偏偏神又给浙江人留了一线光明——水路。于是,浙江人为了生存,逐渐变得变得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土地贫瘠,迫使浙江人不能以农业养活;资源匮乏,迫使浙江人不能以工业立足。交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