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网络给学生开辟一片学习新天地单位:吉州区古南一小姓名:王青芳邮编:343000电话:**********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着小说、诗歌、散文、童话、寓言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它们文质兼美,其中无处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无处不蕴含着美育的元素。因而如何利用好这些美育元素,引导学生学好语文,显得尤为重要。录像、录音等电教手段,能直观形象、生动充分地展现课文的思想意境美、艺术形象美、语言韵律美,从而使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让其在不知不觉中汲取知识,怡情养性,净化心灵,升华人格。巧用电教,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给学生开辟一片学习新天地。一、抓好预习,激发小学生走进网络自主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文教学中让学生课前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走进网络自主学习语文的有效措施。预习一是对文本的解读,二是了解相关的知识,三是提出疑难问题。要了解相关的知识就得搜集相关的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就有可能走进网络,去搜索作者的生平、作品写作的背景、相关事件的经过。我让同学们把搜索到的资料汇总起来,有条件的就打印,没条件的就抄写。课堂上,让同学各自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尽管只有几分钟,却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在上《月光曲》一课时,我借检查预习的环节,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我在让同学们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人公后问:“谁了解本文的主人公——贝多芬?”有好些同学举起了骄傲的小手。一个同学说:“我在网上查到的:贝多芬全名叫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一个同学说:“贝多芬出生于莱茵河畔的小城——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父亲是一个宫廷男高音歌手。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父亲急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神童,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一个同学说:“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岁时便开始感到听觉日渐衰弱,后来失聪,直到31岁那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痛苦和绝望。这痛苦和绝望却变成了他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贝多芬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创作了《英雄交响曲》。”一个同学说:“我还查到了贝多芬的名言:‘只要有机会,我就要反抗命运。’‘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还有一个同学说:“老师,我把贝多芬的《月光曲》也下载到我的‘点读机’上了,可以放给大家听吗?”我示意他不忙,直到我们学习到第九自然段时,在让同学们反复读过这一自然段后,再让他放给大家听,这时同学对《月光曲》的欣赏就更加有味了,也似乎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还做到了资源共享使大家对课文的主人公有了更多的了解。二、营造情境,引导学生借助多媒体体会形象的情感美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它所表达的意境,因为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和人生历练,通常难以理解到位。如果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以形、声、光、色等形式,克服时空限制,将较为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具体、灵动的视听形象,这样非常有利于学生反复推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