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论文类:《以“朗读为主线”阅读模式初探.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类:《以“朗读为主线”阅读模式初探.doc

上传人:iris028 2019/3/10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类:《以“朗读为主线”阅读模式初探.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朗读为主线”阅读教学模式初探21世界科技的赛道上,竞争该是十分激烈的。科教兴国时期急需智力超常的拨尖人才。而智力超常的拨尖人才,应该是在琅琅的书声中脱颖而出的。笔者曾经受沈鸣老师的《“以朗读为主线”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一文的启发,付诸于实践。在这几年的课文教学中,就教学过程而言,笔者按读通(初读)→读懂(细读)→读好(品读)→读熟(诵读)四个步骤进行的,积累了一些心得,供大家共同探讨。一、寓教于古诗教学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具有感情强烈,想象丰富,语言精炼,音韵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笔者在教学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中的《暮江吟》时,充分发挥“读”的作用,使“读”贯穿于古诗教学的整个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想象和欣赏能力。(一)初读知诗意古诗是一定环境的产物,它是作者对周围事物观察的描述,并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时,笔者除了引导学生首先自诚所学古诗,即正确(读准字音)、流利(适当停顿)地朗读古诗,了解全诗大意(题意、诗人、朝代、内容提要),还向他们简介了一下作者白居易在离开了使他深恶痛绝的***朝廷,到杭州上任的路上,游山玩水,心理舒畅的情况下写的,为理解诗意打下了基础。(二)细读解诗句古诗存在着古今异议,一词多义,词序颠倒,成分省略等现象。因此,学生初读感知诗意后,笔者指导他们小声自由读,逐字逐词仔细思考,区分古今词性为正确理解诗句奠定基础。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铺”字,如果换成“照”“射”等字词,效果如何?残阳能“铺”吗?“铺”的本义为“把东西散开放置、平摆”,而在诗中应解释为“斜照”,一个“铺”字把一幅江水尽染,红绿相衬水天相接的“秋江夕照”图写得蔚为壮观,令人叫绝,“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瑟瑟”的意思,也和今义完全不同,是“碧绿色”的意思;“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九月初三夜可怜”的倒装,指导学生弄清了这些疑难字词,他们很快就能联词成句,正确串通诗义,从而理解诗文。(三)精读想诗境古诗的构思巧妙,意境清新。因而,笔者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研读,设问并想象,使诗句描绘的如现在眼前,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教学《幕江吟》这首古诗时,笔者在疏通语意,理解诗句的同时,点拨学生自问自答:诗人描写不“幕”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什么叫残阳?残阳的形和色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半江绿江红”的景象呢?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深秋的夜景?大家闭起眼睛想一起诗中的意境,通过想象“如血的残阳、奇特的江水、深蓝的天空、如弓的弯月、可爱的露珠”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地展现出来,从而感受到环境的美与静,作者内心的欢快。(四)美读悟诗情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地朗读”称为美读。古诗的语言不仅精练,而且常常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因此,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通过品读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凤似弓”,体会修辞的作用,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领悟到了作者愉悦的思想感情。(五)诵读记诗文古诗结构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为此,在领会诗境和诗情的基础上,笔者指导学生反复吟读,读时把握住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高调、停顿,表现出鲜明的节奏,并把韵脚读得响亮、清晰,读出诗的韵味来。《幕江吟》全诗的读法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