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摔跤之乡.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摔跤之乡.doc

上传人:zbfc1172 2019/3/1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摔跤之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08-01-28       忻州摔跤已有800年的历史,当地将其俗称“挠羊”、“跌对”。“挠羊赛”顾名思义,“挠”即“扛”之意;挠羊也,就是扛起羊。扛起羊意味胜利与力大,是一种宣告、展示与炫耀。挠羊赛其实也就是摔跤赛。只是,这种比赛最初不是在体育场馆内,而是在田间地头进行。渊源   “挠羊赛”由来有下面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把忻州的摔跤渊源归于对异族竞技的接受和演化。摔跤原名“角抵”,即“抵羊角斗”之意。“角抵”源于蒙古人在广阔的牧场上开展的一种互搏技艺,用以祭祀祖先和庆贺丰收。摹仿公羊的打架,以显示自己的剽悍与魅力。蒙古式摔跤的那种典型的姿势和动作,与“角抵”的是多么的逼真、形象和贴切。另一种说法是据传宋朝忻州人就喜欢摔跤。尤其到了南宋时,著名抗金将领岳飞被害后,其部下一位叫陈效婴的忻州籍老兵返回家乡后,把军中所学的“角”(近似摔跤)传授给乡邻,一方面强身健体,一方面寄托抗金的宿愿。因其简便易行,深受群众喜爱,得以广泛开展,世代相传终成****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进化,摔跤技术也逐步提高,由原来单一的摔跤活动慢慢演变成对抗竞赛。由于当时的忻州地处忻定盆地的西部,水草茂盛,老百姓以放牧为生,因此获胜者会得到一只肥羊,并把羊扛起绕场一周以示荣耀。从此忻定原一带就有了摔跤这一民间竞技,流传至今。按照当地的传统,人们把摔跤比赛叫做“挠羊赛”。   在忻、定、原一带,摔跤是一项极为普及的群众活动,也是广大农民业余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劳动之余,明月之夜,夏日饭罢,冬日闲暇,毋须专门组织,也不需要专门的场地,或地头,或街头,或打谷场,或河边沙滩,人们常常兴致所至,便摆开战场摔将起来。规则   与自由式和古典式摔跤比赛不同,忻州的“挠羊赛”有其独特的地方。参赛者不分体重级别,不分年龄大小,不用提前报名,只要有一块比较平坦的土地即可进行。跤手上场是不穿跤衣的,他们赤背上阵,下身穿长穿短各随其便,脚须穿布鞋或者胶鞋,称为“赤背跤”。摔跤同拳击一样,为二人对阵。对阵双方可以用脚踢扑对方的脚,用脚腿勾绞对方的腿,但绝不能击打对方,更不能触及对方的面部和阴部。如果有一方除双脚外,身体的其它部位触地,则判对方取胜。“挠羊赛”以一跤见胜负,不作循环赛,输者淘汰,赢者继续与新手赛。连续摔倒三位对手,赛后就会给予相应的鼓励。连续摔倒五位对手,人们便视这获胜者为“好汉”,赛后给予相当的鼓励。连续摔倒第六个对手,人们便称他为“挠羊汉”,给予“挠羊赛”的最高奖励,把一只又大又白的羊奖给优胜者。从1983年开始,出现妇女参加的“挠羊赛”。女子上身穿运动T恤,下面穿著,同男子。挠羊,或设妇女专场,或与男同胞同场较量,妇女连摔六人者也为挠羊,称为“挠羊女”。在双方的比赛中,通常由一名喝跤者(即裁判)判定胜负。喝跤的口令主要有:“交手!”即开始;“合跤”,即平局重摔,一般是双方同时倒地或者分不清谁先倒地;“破了!”即已经连续摔倒五人者被新上场的人摔倒。“挠了!”即连摔六人挠羊。裁判手势:摔倒一人,右手高举,竖起食指,向四周观众示意;摔倒二人,竖二指向观众示意……以此类推到摔倒六人。在摔跤的实战中,由于上身赤背,相互无处可抓,便把可以抓到的地方集中在下身,但不能抓裤子,谁抓了对方的裤子,就算谁输。可是抓裤子上的腰带是允许的。在实际比赛中,“挠羊赛”的参赛者,不用皮子扎裤带,而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