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个人征信机构(求索修改稿).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个人征信机构(求索修改稿).doc

上传人:gd433 2015/10/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个人征信机构(求索修改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引入境外商业个人征信机构:一个双赢均衡的构建本文为湖南大学信用研究中心2006年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900224026)。
乔海曙黄小锋
摘要:本土个人征信中介机构的技术落后和产品匮乏使得其产出水平不能有效激发信用经济中潜在征信需求,借鉴其他发展中国家经验,引入境外商业个人征信机构是发展本土个人征信企业的捷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虽有成绩但也面临个人征信中介机构技术落后、产品匮乏的困境;作为重点引入对象的全球三大个人征信中介机构具有雄厚实力,技术先进且产品丰富;从政策和经济角度而言,引入操作是切实可行的,但具体实践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征信;征信中介机构;征信技术;征信产品
作者:乔海曙,湖南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研究生。黄小锋,安徽宿州人,湖南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长沙,410079
一引言
在征信机构建立之前,个人的信用信息是通过商人自建的网络流传,这些网络是由亲属关系、婚姻关系、宗教关系和其他个人纽带形成的。或者,这些信息在商人内部集团传播,比如圆桌会议、协会和互助社团(例如,在德国建立的大型征信机构“信用改革”即始于1879年的一个互助社团)。在所有这些例子中,信息分享权仅限于成员,没有人或者极少有人试图从提供的服务中盈利[1]。但是,随着信用交易规模的扩大,自主调查的成本越来越高,效率越来越低;信息小范围的传播越来越达不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下,此类调查独立成一个专门的行业,即信用信息服务业,于是大型商业征信机构日渐崛起。
非征信国家建设征信机构的经验表明:引入境外商业个人征信机构是发展本土个人征信中介机构的捷径。因此,研究引入境外商业个人征信机构问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把目光瞄准境外商业个人征信机构时,全球个人征信三大巨头益百利(Experian)、艾克发(Equifax)和环联(Trans union)便会立即进入我们的视野。三大巨头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产品和成熟的市场拓展经验有力地证明了它们有实力进入我国商业个人征信市场。而就我国个人征信市场本身而言,引入境外商业个人征信机构在法律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因此,本文拟以全球个人征信三大巨头为例,从引入境外商业征信中介机构的视角探讨发展我国个人征信中介机构的问题。
二本土商业个人征信机构不成熟:引入外资势在必行
1999年,上海资信有限公司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拉开帷幕;2002年,深圳鹏元公司获得开办个人信用征信及评级业务资格[2];2004年初,人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始筹建,并于2005年8月底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的联网试运行,2006年1月正式运行;2006年末,人行的个人征信数据库覆盖全国,,住房公积金和电信相关数据也已成功接入系统[3]。在商业个人征信领域,除上海资信和深圳鹏元外,***等一些资信评估机构也把个人征信业务作为辅助性业务来做,但规模非常之小。由此可知:我国个人征信业虽然实现了很多零的突破,但由于刚刚起步,本土个人征信企业的供给能力严重不足,自身发展存在很多硬性约束,最为突出的是技术的落后和产品的单一。
(一)技术落后导致征信中介机构发展缓慢
征信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征信技术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