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十二五规划供参习.docx

格式:docx   大小:78KB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十二五规划供参习.docx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9/3/12 文件大小: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十二五规划供参习.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福建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访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福建日报]  2011-03-21  字体显示:大中小“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时期。“十二五”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跨越发展为主线,贯彻中央精神、反映时代要求、符合福建实际、顺应群众期待,突出体现在“两个力争”、“两个同步”和“两个保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在解读“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表示。两个力争力争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力争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4万亿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福建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发改委负责人分析说。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发展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胡***总书记等多位中央领导相继来闽考察指导工作,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我省加快发展带来了有利契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顺利签订,为福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广阔空间;福建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物质基础愈加牢固,全省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推动跨越发展具备了蓄势待发的巨大潜能和良好氛围。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首先体现在“两个力争”的发展目标上。福建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赶超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到2020年,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建成科学发展之区、改革开放之区、文明祥和之区、生态优美之区,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为全局作出更大贡献。围绕这一发展目标,需要相应落实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即规划提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两个力争”适应全国发展总体趋势、实现福建跨越发展的需要,把“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阶段性目标和提前三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充分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要求,是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经过全省人民共同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大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满足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纲要的一大亮点,体现富民与强省的有机统一。”这位负责人指出。近几年来,我省坚持民生优先,惠民举措逐项落实,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明显增多,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全国。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居全国第七位,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781和7427元,“十一五”%%。但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还比较大,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纲要明确了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两个同步”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分别达到36702元和12515元。如何实现“两个同步”?纲要从三个方面提出政策举措:一是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是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以内,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00万人;三是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实施农民增收“八大工程”,努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同步。“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省更加注意‘两个同步’,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2%。”这位负责人表示。两个保持继续保持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首位;继续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福建自然环境优美,%,多年来保持全国首位,是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均为优的省份。加强生态省建设,是福建加快转变、跨越发展的重要着力点。”省发改委负责人认为,“十二五”时期,我们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继续推进生态省建设,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促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实现到2017年建成生态省的目标。要增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强对水、土地、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六江两溪”(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敖江、龙江和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