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11.清朝第一位陕西籍状元王杰.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1.清朝第一位陕西籍状元王杰.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3/1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1.清朝第一位陕西籍状元王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清朝第一位陕西籍状元王杰在韩城市博物馆的大成殿里,珍藏着两块烫金的匾额,上面分别书写着“赞元锡嘏”和“福绥燕喜”,分别是清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赐给同一人的,此人就是清朝第一位陕西籍状元——王杰。在王杰的家乡韩城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上了柿谷坡,秀才比牛多”,而王杰就是韩城浓郁文化气息的缩影,文人的代表。初了解王杰的一些事迹,是在采写《抗英名相王鼎》一文时。资料中记载,当时王鼎初到京城时,曾拜访过王杰,王杰因王鼎是个人才,也曾向朝廷推荐过王鼎。有句俗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人的相识,不仅是同乡之情,更充满了“才子识才子”的赞赏。在两人的身上都流淌着渭南人的血液,都具有刚正不阿的气魄。王杰,韩城市庙后村人。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王杰考中进士,殿试时考卷排列在第三名,乾隆皇帝阅卷后,大加赞赏,钦拔为第一,成为自清朝开载,此次科举考试是为庆皇太后七旬而特设的万寿恩科。这次科考的殿试的第一名本是名诗人赵翼(江苏常州人),王位居第三。乾隆对王杰的书法有好印象,另外,陕西人自清初以来没有出过状元,而江苏人到乾隆二十六年为止,已经出了29个状元。又恰逢兆惠经略回疆顺利,天山南北纳入清朝版图,乾隆皇帝非常高兴,特地将赵、王的名次做了调换,当时王杰36岁。王杰生性刚直,清正廉明,一身正气,在清乾隆、嘉庆两朝为官四十余年。考上状元后,就担任翰林院修撰之职,后屡屡升迁,乾隆五十二年正月入阁为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嘉庆五年继和珅后为内阁首辅,嘉庆八年,已79岁高龄的王杰辞官还乡。记得在韩城采访期间,曾拜读了一本描写王杰的小说,作者及书名记者已记不清楚了,但书中描写的许多细节,现仍记忆犹新,在该书作者的优美文笔下,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王杰形象跃然纸上,呈现在大家面前。书中描写了当众考生在等皇榜期间,结伴逛街时,曾三次都碰到同一位白衣老人在街上摆哑谜,每次大家苦思冥想也没有猜出谜底,而王杰总是轻松地就解了哑谜,令同行的人佩服不已。王杰考中状元后,山东籍的举人们很不服气,出了一副对联来考他,上联是:“孔子圣,孟子贤,自古文章出齐鲁。”王杰略假思索,便对答道:“文王昭,武王穆,而今道统在西秦。”王杰一生才思敏捷,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应对故事,因此被称为“真才实学的宰相”。王杰做官期间,在中枢机构任职十余年。特别是乾隆时期,他不畏和珅的权势,多次当着乾隆和群臣的面痛斥大贪官和珅奸诈贪婪的本性。乾隆一朝和珅执政二十多年,劣迹昭彰,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但朝中的同列官员,都因害怕和珅的权势,有的巴结献媚,有的敢怒不敢言,只有王杰一人敢于挺身而出,在朝廷上同他当面争辩,揭露其罪恶。和珅是乾隆中叶以后得宠的,他入军机后更是权倾当朝,不仅大臣们,甚至连一些亲王都去巴结他。可是这位貌不惊人的关中老头偏不买他的账,在许多问题上还与他有争议,和珅恨他,总想给他点难堪。一天上朝,在朝房等候觐见时,王杰坐在一个角落里搓手自暖,和珅走过来,握着王杰的手搭讪说:“状元宰相,您的手如此柔软,生得真好啊!”王杰冷冷地回答:“手是好,但不会捞钱,有什么好?”只一句话便让和珅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和珅正是以会捞钱而名冠古今的,博得了“天下第一贪官”的名号。虽然和珅对王杰心存芥蒂,怀恨在心,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