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论文初稿.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文初稿.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9/3/14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文初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刘荔萍内容摘要: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上,白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两颗巨星之后最辉煌的明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写下了在数量上甚多的近3000首诗,且其中不乏至今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还因为他系统地阐述了他自己的诗歌理论,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们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题材。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他的诗歌理论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笔者首先从四个层面去论述白诗理论及其进步与贡献;其次从两个层面去论述白诗理论及其矛盾与得失,从而明晰白诗理论及其实践的得与失。关键词:白居易诗歌理论实践得与失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出生于河南新郑。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后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敢说直谏触怒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思想亦趋消沉。后历任中州刺史、中书舍人、杭州刺史、苏州刺史等职,晚年官至秘书监、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少年时代的自居易家境比较贫困,因避战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得以接触社会,了解民生疾苦。担任谏官后,他刚正不阿,仗义直言,敢于同宦官权贵斗争,因此受到排挤打击,多次遭贬。前期思想激进,积极进取,希望为唐室中兴干一番事业,反映了“兼济天下”这一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后期则因屡遭挫折,政治热情消退,思想较为消极,转而走向“独善其身”。白居易是一位杰出的诗论家。他继承并发扬了《诗经》、《汉乐府》到陈子昂、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写下了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讽谕诗,以及《与元九书》、《新乐府序》、《序洛诗》、《读张籍古乐府》、《寄唐生》、《伤唐衢》、《采诗官》、《题浔阳楼》、《策林》、《策问》等诗文,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其核心是强调诗歌创作要有为而作,用诗歌来反映现实,裨补时阙,对推动当时的新乐府运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而且也对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那么,白居易诗歌理论及其进步与贡献何以去体现呢?论理是纷繁多样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层面去探析。白居易诗歌理论及其进步与贡献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2](《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3](《新乐府序》)。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