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文档名称: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doc

格式:doc   大小:109KB   页数:3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doc

上传人:1723063821 2019/3/14 文件大小:10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通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发布部门: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文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 《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六年九月三十日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一、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优劣势、潜力和机遇分析“十五”以来,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在县域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加大,工业布局日益集中,为产业集群化奠定了良好的生产力布局雏形。但是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偏低,整体竞争力较弱;工业经济现代化水平低,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滞后;第三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县域经济自主增长乏力,对外开放程度偏低,县级财政运转困难;县域城镇体系不完善,缺乏必要得联系和协作,县域内建设统一的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障碍;县域内生态建设问题突出,“十一五”期间扶贫问题任重而道远。县域经济发展优势。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最显著的优势是区位优势,交通发达,口惠而腹实;地域辽阔,草场资源丰富,中藏药资源独特,矿产储量大,旅游资源丰富,加之气候冷凉,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和反季节农业。西宁市县域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劣势,加之县域远离我国主要的经济发展中心,消费市场,农牧区对外通达性差;县域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区域分工不明,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产品流通不畅;县域建设面临资金和人才的双重约束。产业开发潜力大。三县草业发展的潜力巨大,多数牛羊肉来自无污染的草场,有利于发展特色农牧业;县域范围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储量巨大的水力资源工业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市场空间的开拓奠定了重要基础。良好的发展机遇。西部大开发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释放,加人世贸组织给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也为以农村为主体县域经济带来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十一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改革总揽全局,以人为本,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振奋精神,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实施县域经济特色化战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应把握好以下六个原则:一是突出特色原则。各县必须依据各自的区位、自然和资源禀赋条件,在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打造特色产业和名牌产品;二是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创新制度,创建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市场环境;三是开放带动的原则。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农民进县城,聚集镇,走出去,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四是城乡统筹的原则。制订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发挥县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安排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心村的建设;五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六是改革、发展、稳定相统一的原则。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改革为突破口,拓宽民营经济发展领域,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三、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战略目标战略思路:西宁市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实施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统筹城乡发展策略。应在围绕“农”字做文章的同时,注重从“农”外找出路,即立足“三农”抓“三农”与跳出“三农”抓“三农”相结合,建立有效的城乡协调发展机制,实施区域经济特色化的战略思路或模式,突出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城乡经济一体化等“四化”战略重点,立足本地,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采取适宜的发展模式和具有针对性的策略,走特色经济之路。“十一五”期间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在确保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力争经济增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支柱产业的培育初见成效,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产品进一步占领市场;以交通、通讯及农田水利等为主的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小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城乡结构进一步改善,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拓宽就业渠道,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面完成“两基”任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经济社会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各项改革继续深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