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民族绘画艺术瑰宝—敦煌壁画摘要:敦煌石窟艺术的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壁画上。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与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本论文主要从敦煌文化立足于现实,重点表现时代风貌,坚持创新理念及立足于民族文化三方面对敦煌壁画的艺术风格与体系进行了解析。艺术的特性就在于把客观存在所显现的作为真实的东西来了解和表现。 ----黑格尔被誉为“艺术明珠”的敦煌,保存着从北凉至元千余年的艺术壁画。它反映了中古时代各民族、各阶层的社会生活,是一部世界罕见的自成体系的美术史。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点,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敦煌历经了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历史文化景观。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十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的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的壁画。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湛,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敦煌石窟艺术的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壁画上。敦煌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与别的宗教艺术一样,是描写神的形象、神的活动、神与神的关系、神与人的关系以寄托人们善良的愿望,安抚人们心灵的艺术。因此,壁画的风格,具有与世俗绘画不同的特征。但是,任何艺术都源于现实生活,任何艺术都有它的民族传统,因而它们的形式多出于共同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技巧,具有共同的民族风格。,表现时代风貌任何伟大的艺术都与他所处的时代是息息相关的,脱离现实的作品必然无法引起人们的共鸣。敦煌壁画历经千年时代变迁,其内容与主题也是不断变化与时俱进的。北魏时社会动荡,战乱不断,那时的壁画内容就多以“杀戎”“流血”为主,充分体现了敦煌民众守土卫国的决心和勇气,这些画面蕴含着一种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与此相对的是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时期。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反映在壁画制作上,经变故事画增多、色彩更加绚丽、规模更加宏大,对人物的表现更加世俗化,因为唐朝以胖为美,所以这时期的壁画人物造型都比较健壮丰润,人体比例也更加写实,人物形象也较前代更加丰富,不仅有佛、菩萨更有王公贵族,地方官吏以及仕女、奴婢等,其意境之开阔,色彩之丰富、笔墨之优美真是世所罕见。“菩萨如宫娃”唐代经变画中,冠盖如林、漫天花雨、鼓瑟齐鸣、舞姬翩翩,一派歌舞升平的胜景,与其说是佛国世界,不如说是现实生活的理想。敦煌壁画中反映现实生活的题材还是相当多的,特别是唐代以后,且艺术水平相当高,在壁画中占有相当大的地位。比较典型的有中唐时的《吐蕃赞普礼佛图》,晚唐时期的《张义潮统军出行图》、《宋国河内郡夫人出行图》以及五代时期《曹义金出行图》、《回鹘公主出行图》等,多是反映达官贵人的生活场景,场面宏大,但是和佛教内容基本没什么关系。以《宋国河内郡夫人出行图》为例,,人物过百人,车骑数十乘,场面恢弘,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可以看做是一幅唐朝贵族妇女游春风俗画,与传世名作《虢国夫人游春图》相比亦毫不逊色。另外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