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XX局(部门)2012~2015年薇甘菊防治实施方案薇甘菊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在我市10个区、县级市有发生,主要发生分布在公路铁路两边、河流沿岸、农田、果园、林地周边及低洼潮湿的荒地等地方。薇甘菊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入侵蔓延速度快、覆盖生境,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安全,可直接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根据监测调查,我局(部门)管辖范围内的薇甘菊发生面积万亩,其中XX区(县级市)发生面积万亩(注:此处发生情况要明确到各有关区、县级市一级)。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薇甘菊防治工作的通知》(粤办函[2009]313号)和省林业局等6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薇甘菊除治工作的通知》(粤林[2011]98号)要求,为遏制薇甘菊危害的蔓延,保护我市绿化建设成果,维护农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制订本方案。一、目标和任务目标:通过全面系统、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到2015年底,将薇甘菊灾情控制在局部范围内,使薇甘菊发生(覆盖度≥5%或攀援率≥5%)面积每年递减10%,为害程度逐年减轻,实现基本消除薇甘菊危害,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农林业生产安全,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任务:2012—2015年,完成薇甘菊防治面积万亩,其中化学防治面积万亩,人工防治万亩,压缩发生面积万亩,有效遏止薇甘菊蔓延扩散的速度,实现对薇甘菊疫情的可持续控制。二、防治原则(一)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原则。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全市防治工作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各部门负责各自管辖范围内的防治工作。(二)依靠科技、综合防治原则。依靠科技成果和专家指导,大力推广应用薇甘菊防治新技术,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选择适宜的防治技术,保护好生态环境。(三)加强宣传、持续控制原则。大力宣传普及薇甘菊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发现新疫点,并采取有效的扑灭措施,持续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三、疫情监测调查(一)调查时间监测调查工作由各部门按相应职责每年分春、秋两季进行。春季调查时间为4-5月份实施除治工作前,秋季调查时间为10-11月份种子成熟前(开花期)。(二);,其发生面积的统计方法可以薇甘菊生长延伸及覆盖面积为标准,具体可采取实地拉线丈量或采用GPS测量等方法进行;;;。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将统计结果和调查报告于每年的5月30日前和11月30前报“市薇甘菊防治工作领导指挥机构”汇总。四、实施防治(一)防治时间根据薇甘菊的生物学特性,为提高防治效果,一般在每年其种子成熟前的4—10月份进行防治。(二):适用于薇甘菊散生型发生地,主要是指新入侵发生地和已有实施除治的再发生地,其特征是单株相对独立生长,在春季、夏初,薇甘菊藤蔓较短时将其连根拔除,连续进行3~4次。第二种方法:适用于薇甘菊覆盖率较大的发生地,主要是指不适宜采用除草剂除治的地方,在薇甘菊营养生长期至种子成熟前,先清除薇甘菊地上部分的藤蔓,使用刀、,再用铲或锄挖出根部,然后集中烧毁或就地深埋。清理后的区域再次萌发薇甘菊植株时,可按第一种方法进行多次拔根除治。人工清除的主要技术关键有三个环节: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