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名词解释薄聿《皇朝经世文编》:清代类编性散文总集。署贺长龄辑,实为魏源所代编。成书于道光六年(1826),次年刊行,共120卷,分为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类,类下又分子目。选辑清初至道光前官方文书、专著、述论、奏疏、书札等文献,入选作品反映了清代前期和中期部分学者和官吏的“经世致用”思想及改革图治的愿望,此书行世后,开启了近代经世思潮,续书争出。芈《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为清朝人魏源所编撰。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命题的提出,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文化价值观,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海国图志》的划时代意义,还在于给闭塞已久的中国人以全新的近代世界概念。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蒄冯桂芬(1809~1874)晚清思想家、散文家。字林一,号景亭,今江苏苏州人。冯桂芬为改良主义之先驱人物,最早表达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著有《校邠庐抗议》、《说文解字段注考证》、《显志堂诗文集》。冯桂芬做学问讲求以有用为主。冯桂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更加全面地论述了向西方学习问题。他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传统,肯定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工业。他重视西方经世致用之学问,主张采用西学、制造洋器,他以中国的伦常名教为本,辅以外洋诸国富强新术。他的思想理论对洋务派有很大影响,同时也被资产价级改良派奉为先导。莃强学会:戊戌变法时期的政治团体。1895年11月中旬,强学会成立。又称译书局,或强学书局。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严重,康有为等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公车上书”不达,11月中旬,强学会成立。列名会籍的有康有为、梁启超、沈曾植、文廷式、陈炽、丁立钧、杨锐等,李鸿藻、翁同等也予支持,成为改良派和帝党相结合的政治团体。成立后,“先以报事为主”,改《万国公报》为《中外纪闻》,于12月16日出版,双日刊,有阁抄﹑新闻及“译印西国格致有用之书”诸栏,译印后有附论腿壬寅学制:1902年,清朝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但后未实施。这个学制,将教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共二十年。其特点:第一,注重国民教育。第二,注重实业教育。第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第四,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影响:促成科举制之废除,全国学制渐趋规范统一,新式教育得以迅速推展,奠定民国学制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基础,实为晚清教育改革重大成就之一。虿“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的“问题与主义”之争,不仅仅是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一次对于中国未来之路的碰撞式的争论,而且也一直影响到了并将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脉络。胡适主张“少谈些主义”,是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胡适主张“多研究些问题”,是反对“根本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主张一点一滴地进行改良。李大钊针对胡适反对“根本解决”的观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的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问题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