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析[摘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切实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改善了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这项制度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现实状况的分析,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6—0092—02十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不断完善,日臻成熟,切实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改善了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1年,,参合率达到97%。新农合制度首次将所有农民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使农民看病告别了‘全自费时代’”。〔1〕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如何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涵义和特点我国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最早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和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普及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以及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所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相对于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而言的,在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3年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所发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定义为:“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供给制度。”〔2〕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首先保证的是对农村居民大额医疗费用的补助,旨在解决农村居民因患大病出现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突出筹资机制中政府的责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来源以政府出资为主,从而确保了资金的来源。尤其是明确了政府对农民的补助标准,制定了各级政府补助资金的拨付程序,同时乡村集体经济有条件的也要给予资金扶持。政府资助是引导农民个人筹资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很难吸引农民缴费,很难持续地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第二,强调农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强调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赋予农民知情权,提高制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一定要坚持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严禁硬性规定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指标、向乡村干部搞任务包干摊派、强迫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代缴以及强迫农民贷款缴纳经费等简单粗暴、强迫命令的错误做法。”〔3〕第三,明确以大病统筹为主。考虑到农民医疗需求的主要矛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保“大”病,兼顾“小”病,突出重点,明确主次,提高了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对有效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第四,以县为单位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县为统筹单位,以家庭为参保对象,统筹层次和参合人数都有明显提高,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