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南.ppt

格式:ppt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南.ppt

上传人:endfrs 2015/10/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指南.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申论写作
1
一、正确认识申论
1、申论概述
申论,“申”即说明、申述,“论”即议论、论证。申论作为一种对国家公务人员能力测试的载体,其意义为:在准确把握一定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做出必要的说明和申述,发表中肯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论证。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应试者必须有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
2

申论所考察的,不仅仅是“笔杆子”的软硬,更注重于应试者的“头脑与心灵”,它是多种能力、多方面素养的综合考察。
先看“能力”方面。考试大纲规定:“申论,主要通过应考者对给定资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再看“素养”方面。要想通过阅读与综合分析,正确理解与把握资料,发现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对自己的意见作出严密的论证、准确的表达,总是离不了应试者深厚的文化素养、敏锐的政治眼光、较高的政策水平与理论修养等,缺其一,则难以写出高质量的申论。
3
“不离题”
申论的各个组成部分,无论是“概述”、“对策”、“议论”,还是“公文”、“类公文”,应试者都必须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去撰拟,因此,“不离题”是写好申论的基本保证与起码要求。
倘若应试者误将自己视作一位“自由撰稿人”,可以不顾“申论要求”,撇开给定资料去随心所欲地自由发挥,那么,即便文采华丽、字句精工,也算不得优秀篇章,因为你所写出的东西“走了题”,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申论”。
4

从几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看,无论是2000-2002年的三大块“策论式”,2003年、2004年的两大块“公文式”,还是2005年以来分析给定资料后的直接阐述,其测试重点都在于围绕决策看论证能力。
因此,能否提出准确、周全的对策并作出深入、严密的论证,乃是申论写作成败的关键。应试者应十分清楚地了解这一点,并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5
“老****惯”
申论,是一种全新的考试形式,也是一种全新的文体样式,故而不能以其他任何文体的写作方式替代申论写作,尤不能将申论写作拘囿于自己的写作“老****惯”之中。
比如,刚刚走出校门的同志,写文章难免有“学生腔”,而受官样文章影响的同志,写作中爱说“官话”、“套话”,这些都是申论写作的大忌,务必努力克服。
6
二、考前准备工作

自2000年开考申论以来,无论是中央、国家机关的申论试卷,还是各省市的申论试卷,无一例外地都是选取普遍的社会现实问题或某一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考试的背景材料。这已成为几乎不变的命题原则。
因此,应试者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应该分外留心、热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与热点问题,应多读一些载于报刊的有关报道与评论,而且还应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直接为各种社会问题设计一下处理方案,并力求拿出自己的深刻而独到的见解来。这样的阅读与训练,对于锻炼思维、开拓写作思路,都将大有助益。
7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版本的申论写作教材中,收录了不少往年的申论优秀答卷,有的教材还附上了评析文章。这对于申论备考者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料,有助于考生熟悉申论写作套路,培养申论语感,开拓写作思路,故而应分外珍视,认真阅读,悉心研讨。

各种申论写作教材中,大都设计了一些模拟训练题,备考者应充分利用这种训练条件,自觉地加强写作实践训练。只有加强训练,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写作速度与写作质量,而且还可在训练中找到一些“实战”的感觉,才不致于临场失措、手忙脚乱。
8
三、试题规律
(一)命题形式
考核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概括部分、对策部分、论证部分。
从题目数量看:对于测试要考查的内容可能通过2个、3个或4个问题来体现。
从题目样式看:概括部分有两种可能:1、概述事件(包括概括内容、概括原因、概括方法等);2、概括主要问题(包括概括主要问题、概括观点、概括思路等);方案部分:也可能在不同层面对解决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从文体看:概括部分: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的一种,也可以是几种文体的综合,或者是公文中的应用文写作。既考查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公文写作能力。近年来,论证部分的要求越来越向评论文方面倾斜。
9
(二)试卷结构
一般由注意事项、背景材料、测试要求三部分组成。
注意事项:答题时限、答题要求、指导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