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德州电子政务xxxx.doc

格式:doc   大小:135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德州电子政务xxxx.doc

上传人:1723063821 2019/3/19 文件大小:1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德州电子政务xxxx.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德州市电子政务发展规划(2013-2015)(征求意见稿)德州市电子政务办公室2012年6月目录前言 3第一部分德州市电子政务发展回顾 4一、发展现状 4二、存在的问题 7第二部分德州市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形势 9一、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启示 9二、德州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势 10第三部分德州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2一、指导思想 12二、建设原则 12三、总体目标 13第四部分德州市电子政务主要任务 15一、基于云计算,构建德州电子政务基础架构 15二、继续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15三、建设全行业的电子政务智慧应用 15四、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16五、提升基层电子政务的公共服务能力 16六、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 16第五部分重点工程 17一、完善全市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支撑环境 17二、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应用 18三、优化发展环境 19四、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 20五、加强党委政府信息化建设,提高行政效能 21第六部分推进措施 23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23二、完善投资保障和约束机制 23三、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24四、加强制度和标准规范建设 24五、加强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24结束语 25附件:重点工程责任分工表 26前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实现政务资源共享、降低行政管理成本,而且还可以带动计算机软件、硬件产业及社会信息化的繁荣发展。“十二五”是德州市各项事业实现全面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跨越发展,必须树立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借助当代科技力量,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适应信息化时代带来的经济社会管理的新变化。因此,加快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发展对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提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幸福德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统筹推进德州市电子政务工作,促进电子政务科学发展,德州市电子政务办公室根据《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山东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在详细调研、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站在全市的高度和发展的前沿,编制了《电子政务发展规划(2012—2015)》,作为推动德州市电子政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确保全市电子政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一部分德州市电子政务发展回顾一、发展现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德州市电子政务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全市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实施以来,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应用水平大幅提升,成效显著。(一)电子政务管理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一是成立了管理机构。2011年5月,成立了德州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理顺了管理体制,启动了全市电子政务集中规划建设。二是出台了管理制度。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德州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全市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县级部分工作方案》、《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和内容保障的意见》等文件,全市电子政务建设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集约化。三是强化了绩效考核。把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纳入到全市综合考评体系,科学制定考核细则,不断加大对各级各部门电子政务管理、建设和应用情况、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和内容保障情况的考核力度,促进了全市电子政务又好又快发展。(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信息网络规模继续扩大,启动了“光网城市”建设,市区已实现光缆全覆盖,并逐步向光纤入户拓展;城乡宽带信息网趋于完善,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预计到2012年底,全市通信光缆总长度达到5万皮长公里,交换机总容量740万门,综合通信能力显著增强。“无线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建成2G网络基站1815个,信号覆盖达到100%;建成3G基站816个,各县市区主城区覆盖率达98%;完成WLAN热点建设1960个,基本实现了全市机关单位、大型集团、重要公共场所、大中专院校的WLAN信号全覆盖。二是计算机普及率不断提高。计算机在党政机关办公、居民生活等方面的应用不断深入,全市党政机关计算机普及率达到80%,在家庭中的普及率达到60%,互联网用户达到88万户。三是建设了市电子政务中心机房。按照方米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中心机房,搭建了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的电子政务基础平台,并相应部署了十项应用系统,24个部门(单位)的300多台(套)设备在机房托管运行。四是电子政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按照国家要求的“两网”建设思路,建成了上联省电子政务内网,下联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横向联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