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实施方案
 各村委会: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我乡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成果,建立农村垃圾处理长效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纵深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加强我乡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坚持“全面规划、保护环境、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逐步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和生产生活习惯。
二、目标任务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以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为目的,建立农村垃圾处理和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力争2009年全乡农村垃圾收集率达到5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30%以上,2010年起全县农村垃圾收集率达到85%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60%以上。
三、运作模式
农村垃圾处理工作按照乡、村、户三级联动,分级负责的要求,建立“五个一”的标准,做到“五个统一”。即有一个稳定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有一套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有一支适应工作要求的保洁队伍,有一套严格的督查、奖惩措施,有一套必备的环境卫生管理的基础设施,做到“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装备、统一保障、统一操作流程”。
户集中。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农户应将稻草、动物粪便等可以利用的有机物返田,并将垃圾集中堆放在垃圾堆放点。
村收集。在人口相对密集的村组建设固定的垃圾池。由保洁员把农户和公共场所的垃圾集中清运至附近的垃圾池。
乡(村)转运。乡建设一个以上垃圾集中转运站,转运站负责将各村组垃圾池的垃圾清运集中运往垃圾填埋场。
乡定点处理。乡、村、组垃圾由政府负责,根据本乡人口、地域、环境等实际情况,选址建好1至2个垃圾填埋场,主要用于填埋圩镇和中心村的垃圾,边远地区村庄可以建设小型垃圾填埋场。对个别确实无法集中处理的偏僻村庄,以及农户居住分散的村庄,就地处理垃圾。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08年11月1日—2008年11月20日)。
通过召开会议、书写板报、张贴标语、发放传单等多种形式,宣传垃圾收集、集中处理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切实转变广大农民的卫生观念,让农民真正了解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益处,逐步提高环保意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为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2、组建机构、成立队伍阶段(2008年11月21日—2008年11月30日)。
按照“有组织机构、有责任分工、有目标考核”的原则,乡政府成立农村垃圾处理机构,以“圩镇一支清洁队伍、行政村一名以上清运人员、自然村一名清扫人员”的模式,组建圩镇清洁工、村庄清扫员为主的乡村环卫日常工作队。
3、科学规划、完善设施阶段(2008年12月1日—2009年2月28日)。
把垃圾收集处理列为村庄整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进行规划,在村庄功能区布局上,配套安排垃圾处理设施项目,编制好全乡所有行政村垃圾收集处置设施。
4、具体实施阶段(2009年3月起)。
各有关部门和村、组按照实施方案,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农村垃圾处理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五、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