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9/3/22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伤逝》中爱情的悲剧分析【摘要】《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部描写知识分子爱情悲剧的小说。笔者认为,造成子君之死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子君自己的个人主体性的渐趋消失,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冷漠造成的人们之间的无法沟通是造成这一出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伤逝》至今仍对读者有启发意义,鲁迅通过这样一对青年的爱情悲剧,启发我们在爱情和婚姻中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关键词】《伤逝》;个人主体性;无法沟通分类号:10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75-02发表于1925年10月的这部鲁迅唯一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悲剧小说《伤逝》,正是鲁迅先生自己精神彷徨期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语气,以散文化的笔调,向我们讲述“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的故事。在这部小说里,鲁迅先生深刻思考了以子君和涓生为代表的男女***个性发展问题。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的确令人唏嘘,一个深层次上的原因是子君对个体生命的回归到传统家庭的牢笼中,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冷漠是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本原因。一、个体生命主体性的渐趋消失是爱情毁灭的前提个人的生命主体性,是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自己的存在感的根据,那么真正意义上的爱情的存在也是个人生命主体性得到最大满足的爱情,如果不是,那么这种爱情不会存在长久。尊重生命主体性的发展,可以说是爱情存在的前提。用个体生命主体性的觉醒到毁灭的道路来谈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也未尝不可。不过对于一个有五千年封建文化的国度,个人主体性的提出,至少要到“五四”运动以后,在我们的传统文化来讲大概没有多少主体性可言,我们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是“三纲五常”,女性是没有多少地位的,所以子君勇敢地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一句“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在中国的历史上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句亦可以说是子君对自己命运的一种宣战,一种强有力的把握。在故事的开头,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中国女性”的“辉煌的曙色”的一面。无论是对“鲶鱼须的老东西”还是对“擦雪花膏的小东西”,她表现为“目不邪视骄傲的走了”。这个时候的子君让我们看到一个女性对生命主体性的一种强烈要求。在男权的主体意识中,我们分明感知到,这种主体性一直处在一个渐趋消失的状态。子君和涓生在恋爱的过程中,给人初步的感觉是他们是平等的,是彼此欣赏的。互相的关爱掩映不了涓生性别的优势地位,子君始终处于一个仰慕涓生的位置,彼此在一起“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惯,谈男女平等”。在看似有力的谈论中子君似乎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主体,表达出自己的主体性强烈的要求,但那只是假象,不是根本,更不是现实。虽然有幸冲出封建家庭的桎梏,和涓生同居开始了二人世界的新生活,但是随着现实生活痛感的加剧,我们很快就发现两人交往后的矛盾逐渐显现,与婚前的幸福相比,在二人同居后,涓生“也渐渐清醒地读遍了她的身体,她的灵魂,不过三个星期”。涓生开始对子君产生厌倦,之后便是隔膜了。在这里,作者以独特角度,描写了涓生和子君的恋爱及其破灭过程。小说从正面着力刻画的不是黑暗势力的破坏和迫害,作者强调的仍然是涓生和子君自身的思想弱点起到了坏作用。作者一路写下来,努力想把涓生和子君的自主婚姻写成具有典范意义,然而理性告诉作者,不能这样表迗。于是,我们看到子君与涓生婚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