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重庆火锅历史揭秘.docx

格式:docx   大小:11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火锅历史揭秘.docx

上传人:在水一方 2019/3/22 文件大小:1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火锅历史揭秘.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庆火锅历史揭秘起源江北刘家台最初只有8道菜发布于:2013-4-107:06:24 来源:重庆晨报编辑:吕雯雯微博看重庆内容提要:昨天下午,重庆首个地方志陈列馆———江北地方志陈列馆在江北文化艺术中心开门迎宾。馆内陈列的史料就记载了重庆火锅起源地———明清时期的江北刘家台。……');}-->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江北城图(翻拍)。重庆晨报记者甘侠义摄  爱吃火锅的你,知道重庆火锅起源于哪里吗? 昨天下午,重庆首个地方志陈列馆———江北地方志陈列馆在江北文化艺术中心开门迎宾。馆内陈列的史料就记载了重庆火锅起源地———明清时期的江北刘家台。  为什么刘家台会成为重庆火锅的发源地?原江北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江春葆说,刘家台曾是古代重庆纤夫脚力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重庆北面地区牲口贩运宰杀的集散地。江春葆介绍,明清时期,刘家台是嘉陵江北岸的一个大码头,是川北地区物资进入重庆主城的必经口岸,与渝中区的大溪沟、临江门码头比邻通渡,南来北往的商贸物资都在其间相互转口,当时的纤夫脚力密集于此。那时的刘家台,还有一个被当地人叫做杀牛场的屠宰场,从明清一直开到了解放后。明清时期牲口内脏卖不起价,屠宰场常将牲口内脏丢入附近的嘉陵江中。纤夫脚力们见其可惜,便顺手将这些内脏打捞起来。清洗干净后,在河滩沙坝上捡几块鹅卵石,架起柴火,支起铁锅,配以自创的以辛辣为主的汤料,煮成一大锅。这就是被当时纤夫脚力们戏称为“大杂烩”的重庆火锅雏形。“大杂烩”也免费分享给路过的人。久而久之,这种免费火锅渐渐还成为了嘉陵江河滩上的一景。最初的重庆火锅只有8道菜品,挑在担子上走街串巷的叫着卖。江春葆说,清末,刘家台的一些商贩见“大杂烩”火锅食客众多,有利可图,便专门在码头上做起了被称为“水八块”的简易火锅生意。这些商贩从屠宰场廉价买来包括毛肚、牛腿骨、心肺、肝腰、牛血旺等牛下水,生切成薄片摆在8个菜品不同的碟子里。商贩在挑子的一头放上简易的泥巴小炉,上置一只铁盆,隔成小格,盆中翻滚着黑不溜秋、麻辣鲜香的牛油卤汁。另一头则是盛满已经切装好的8个菜碟及装有碗筷的橱架,边走边叫,招揽食客。码头上的纤夫脚力图省事,加之商贩选用的作料比“大杂烩”火锅好吃得多,所以一听吆喝,大家蜂拥而上,食客自备酒水,选定锅中一格,站在摊前,拈起碟里的生片,边烫边吃,商贩则按吃后所剩下的空碟子计价。江春葆说,这种火锅经济实惠,味道可口,附近的贫民也争相品尝。后来,重庆的几个主要水码头都有人经营“水八块”,卖火锅也从此成为重庆城的一个专门行业。  ■历史拾遗 38500两白银筑起江北八门石城位于渝中区的九开八闭十七门,是老重庆城的标志性建筑。在清代,江北嘴一带也曾有八个石门拱卫,而且城门间都筑有坚实高大的城墙。在城门包围的弋阳观左右侧,还设有炮台。建造这些石门、城墙和炮台,总共花了三万八千五百两白银。江春葆说,清道光年间,重庆府江北同知(注:同知是清代官名,为知府的副职)福珠朗阿,召集本地绅耆、阁属、粮户捐资三万八千五百两白银,历时19个月,在1835年建成了江北八门石城。史料记载,这座石城城墙长达1011丈,正南濒水,城高三丈。八道门分别定名为金沙门、保定门、觐阳门、汇川门、东升门、问津门、文星门、镇安门。各道城门拱顶之上都建有城楼一座,城门间也修筑有坚实高大的城墙。而在镇安门到文星门之间的宝盖山弋阳观左右侧(现明玉珍